[实用新型]一种眼内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61324.2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4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奕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3/10 | 分类号: | A61B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地址: | 5100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内尺 | ||
1.一种眼内尺,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的针杆,针杆为管状中通针杆,所述针杆包括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所述针杆后部的一端固定于针套,所述针杆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针杆后部的另一端,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针杆前部的针杆外侧面设置刻度线,针杆前部的自由端为针端,所述针端位于针杆前部的前端,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且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弧形倒角,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的方式为:在所述针端的端面与针杆前部的内侧面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弧形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针端的端面为与针杆前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连接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曲率大于所述针杆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厚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的端面钝化处理的方法为:对针端的端面进行圆滑打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的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的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外部呈扁平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的外部为椭圆柱杆且针杆后部和针套位于所述椭圆柱杆的椭圆的长轴所在面一侧或者所述针杆前部的管状中通针杆的外部为半圆柱杆和半椭圆柱杆组成杆状,所述半椭圆柱杆的长轴所在面与半圆柱杆的直径所在面重合且半椭圆柱杆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背一侧,半圆柱杆位于与针杆后部位于针杆后部弯折的方向相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前部由直杆部和弧形杆部组成,所述直杆部的一端与针杆后部连接,所述直杆部的另一端与弧形杆部连接,所述弧形杆部的凸部与针杆后部位于直杆部的同一侧,所述刻度线设置于所述针杆前部的弧形杆部外侧面,所述刻度线的刻度根据弧所对应的弦的真实长度标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前部的弧形杆部的凹部一侧呈扁平状,针杆前部的直杆部的一侧呈扁平状且直杆部的扁平状与弧形杆部的扁平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的延长线的夹角小于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弧形杆部所在的平面与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的直杆部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不大于45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部的弧所对应的弦与直杆部位于空间中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针杆后部、针杆前部的直杆部和弧形杆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部的弦长为5-6 mm,所述弧形杆部的弧的曲率半径为9.5-10.5 mm。
13.根据权利要求1-6、8-12任一所述眼内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后部和针杆前部之间的夹角为130度-150度,所述针杆前部和针杆后部的夹角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刻度线的起始零点位于所述针端的端面处,从起始零点0.2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0.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从起始零点5.4毫米处标注有一条刻度线,所述刻度线为环形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未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132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除尘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断指再植血运监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