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蜂巢式地下管廊试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67086.6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9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程雪松;涂瑜;李晋;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巢 地下 试验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巢式地下管廊试验模型,由模型管片、铝丝、螺栓、铝丝孔和连接处凸起部分组成;一环管廊由六个相同的管片组成,模型管片在接连处设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凸起部分,模型管片上设有铝丝孔作为管片间连接通道,管片间通过铝丝和螺栓拼接。本实用新型模型管片采用凸起部分连接,保证在几何相似比不变时,提高试验模型的强度和稳定性;模型管片设置凸起部分,提高操作可行性,加快试验进度;模型管片接头采用螺栓连接不易松动,提高连接耐久性,保证试验效果。铝丝采用拱形连接孔,防止变形过大和铝丝孔处出现管片局部破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蜂巢式地下管廊实验模型。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的管廊及隧道设计断面多为圆形和矩形,无法在受力和空间利用上取得较好平衡。为了更好利用地下空间、优化施工工序及提高整体结构性能,已有设计院提出正六边形蜂巢式地下工程体系。
目前国内盾构隧道衬砌基本使用螺栓作为连接件,需要在管片连接处设置凹槽作为手孔进行连接。但是在对单舱六边形断面结构进行模型设计时,按照实际拼装方法连接管片存在许多缺点,从而影响管片试验效果:
第一,设置手孔会削弱管片强度,使实验数据存在偏差。
第二,由于模型尺寸远小于实际尺寸,过小的手孔尺寸会增加拼装难度,无法保证管片连接紧密性。第三,长直螺栓变形相对较大,且铝丝孔处易出现管片局部破坏的情况,影响试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巢式地下管廊实验模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舱六边形断面结构进行模型设计时在管片连接处设置凹槽作为手孔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蜂巢式地下管廊试验模型,由模型管片、铝丝、螺栓、铝丝孔和连接处凸起部分组成;一环管廊由六个相同的管片组成,模型管片在接连处设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凸起部分,模型管片上设有铝丝孔作为管片间连接通道,管片间通过铝丝和螺栓拼接。
铝丝中间保持保持光滑,两端刻有螺纹与螺栓套扣。
模型管片材料为聚丙烯。
环管间的连接为通缝或错缝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模型管片采用凸起部分连接,保证在几何相似比不变时,提高试验模型的强度和稳定性;
(2)模型管片设置凸起部分,提高操作可行性,加快试验进度;
(3)模型管片接头采用螺栓连接不易松动,提高连接耐久性,保证试验效果。
(4)铝丝采用拱形连接孔,防止变形过大和铝丝孔处出现管片局部破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蜂巢式地下管廊试验模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蜂巢式地下管廊试验模型连接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蜂巢式地下管廊试验模型连接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蜂巢式地下管廊试验模型通缝管廊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蜂巢式地下管廊试验模型错缝管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70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多层金属垫片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气调储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