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钣金件焊点视觉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3016.1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8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纳旭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钣金件焊点 视觉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光学检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钣金件焊点视觉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传送带和视觉检测相机,还包括成对设置在机架上的校直板,所述校直板位于视觉检测相机与传送带的上料端之间,校直板关于传送带的轴线对称设置,两块校直板背向视觉检测相机一端的距离大于钣金件的宽度,朝向视觉检测相机一端的距离等于钣金件的宽度,具有能够在视觉检测相机拍摄焊点图样之前,对待测钣金件进行校直,使其轴线与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保持一致,以便视觉检测相机以正常角度进行拍摄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光学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钣金件焊点视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通过机器逐步取代人工去完成一些繁琐、重复或者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对焊点质量的检测即是其中一例。
视觉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如下:传输带将待测工件运输至视觉检测单元范围内,视觉传感器判断产品位置,通过计算自动调整视觉检测相机的位置。视觉检测相机拍摄待测工件上的焊点,进行图像采集,然后与计算机内部标准图像进行焊点质量比对,根据图像质量状态,判断焊点是否合格。
公布号为CN10677036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FPC焊点检测方法,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波反射原理通过色调、饱和度和亮度来判断焊点的基本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光源和摄像头安置在被测物放置点的正上方;S2,预设检测参数,检测参数包括空焊、多锡、小锡、锡点和连锡参数;S3,启动三原色光RGB和摄像头对待检测FPC进行拍照,获取图像;S4,定义检测框,利用窗口框框选S3图像上的焊盘以及与焊盘相焊接的元件部分;S5,分析处理图像,将检测框图像内的红、绿、蓝通道转换成色调、饱和度、亮度通道,分别检测灰度范围值;S6,将灰度范围值与预设检测参数值进行比对,判断焊点是否存在空焊、多锡、小锡、锡点和连锡。
现有的视觉检测设备,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判断产品位置,并以此对视觉检测相机的位置进行调整,使视觉检测相机尽可能地与待测工件上的焊点正对。但是待测工件在随传输带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相邻两段传送带之间传递时,其角度往往会出现偏斜。此时仅仅对视觉检测相机的位置进行调节,无法保证视觉检测相机的拍摄角度与标准图样一致,为图案比对带来不便,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钣金件焊点视觉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在视觉检测相机拍摄焊点图样之前,对待测钣金件进行校直,使其轴线与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保持一致,以便视觉检测相机以正常角度进行拍摄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钣金件焊点视觉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传送带和视觉检测相机,还包括成对设置在机架上的校直板,所述校直板位于视觉检测相机与传送带的上料端之间,校直板关于传送带的轴线对称设置,两块校直板背向视觉检测相机一端的距离大于钣金件的宽度,朝向视觉检测相机一端的距离等于钣金件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校直板倾斜设置在视觉检测相机与传送带的上料端之间,其背向视觉检测相机一端张开,朝向视觉检测相机一端收拢至与钣金件的宽度相等,当钣金件随传送带移动至两块校直板之间时,受校直板限制,其方向逐渐摆正,并与传送带同轴;能够在视觉检测相机拍摄焊点图样之前,对待测钣金件进行校直,使其轴线与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保持一致,以便视觉检测相机以正常角度进行拍摄。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侧壁上转动架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传送带的轴线垂直,第一螺杆上套设有两个螺母座,第一螺杆一端设有左旋螺纹部,另一端设有右旋螺纹部,分别与两个螺母座螺纹配合,所述螺母座一端与校直板固接,另一端与机架的侧壁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纳旭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纳旭测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3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管路固定结构
- 下一篇:泵装置内部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