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3392.0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2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温永静;税贞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563003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胸腔排液量进行人工记录时难免产生记录误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透明瓶体,透明瓶体内部设有储液腔、水封腔和调压腔;储液腔包括分区板、第一积液腔和第二积液腔;分区板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第一积液腔内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积液腔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透明瓶体顶端设有与第一积液腔连通的引流管;透明瓶体外壁设有安装盒;安装盒内设有单片机、计时器和电源装置;透明瓶体外壁设有显示屏。具有能够自动精确地记录并显示出患者胸腔各个时段的排液量,从而避免医护人员通过引流瓶内的液体量进行人工定时记录产生记录误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在胸腔、肺、心脏、食管、胸主动脉和纵隔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项医疗操作技术。胸腔闭式引流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作用是供临床创伤性气胸、血胸和开胸手术后等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胀,从而使得病人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目前,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主要有单瓶结构、双瓶结构和三瓶结构三类。从原理上说,单瓶结构是胸腔闭式引流瓶最基本的结构,即仅有一个腔室,具有水封和积液的功能,该瓶顶端设通气口,且在该瓶内竖向插设一水封管,水封管顶端通出作为引流口与引流管连接,而水封管底端处于瓶内液体的液面以下构成水封。双瓶结构是将单瓶的水封与积液两功能单独设置,将水封瓶顶端与积液瓶顶部连通,将引流口设于积液瓶的顶端上用于与引流管连接。三瓶结构是在双瓶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调压瓶,水封瓶顶端的通气口与调压瓶的顶部连通,在调压瓶外竖向设置一调压管,该调压管顶端通出,而其底端与调压瓶底部连通。现普及使用的是双瓶结构和三瓶结构。具体使用双瓶结构还是三瓶结构,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选择。
现有技术中,使用双瓶结构或三瓶结构的引流瓶的过程中,通过与引流瓶连接的引流管将患者胸腔内的液体排出至引流瓶的积液腔中,然后医护人员定时通过设置在引流瓶外壁的刻度对胸腔内的排液量进行人工记录;但是,在医护人员定时对患者胸腔内的排液量进行人工记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记录人员在记录时难免产生记录误差,从而使得对患者胸腔内的排液量记录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具有能够自动精确地记录并显示出患者胸腔各个时段的排液量,从而避免医护人员通过引流瓶内的液体量进行人工定时记录产生记录误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透明瓶体,所述透明瓶体内部设有储液腔、与储液腔顶部连通的水封腔和与水封腔顶部连通的调压腔;所述储液腔包括与透明瓶体底端一体成型的分区板、第一积液腔和第二积液腔;所述分区板设有靠近分区板顶端用于连通第一积液腔和第二积液腔的至少一个溢流孔;所述第一积液腔内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积液腔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透明瓶体顶端设有与第一积液腔连通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端部位于第一积液腔的顶端;所述透明瓶体外壁设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设有与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连接的单片机、与单片机连接的计时器和电源装置;所述透明瓶体外壁设有与单片机和电源装置连接的显示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3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