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水泥路面的沥青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3494.2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2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天洋;滕长龙;黄鑫;姜景山;季佳凤;曹德纯;沈怀有;单铭华;郑雪梅;黄诚;蒋威;郁子阳;朱丽伟;沐成建;杨帆;万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7/32;E01C11/16;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泥 路面 沥青路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泥路面的沥青路面结构,水泥面层的下部为立方体,上部为前侧面呈65°倒角的直角梯形台,传力杆装置为“¬”型FRP配筋,“¬”型FRP配筋的水平段前部插设于直角梯形台前侧面中部的钻孔中,防水引流装置的前端插设于直角梯形台前侧面底部的槽道中,防水引流装置上开设有一排上下贯穿的通孔A,通过“¬”型FRP配筋的竖直段分别插设固定于防水引流装置的通孔A中,防水引流装置架设于水泥面层的侧面,沥青面层浇筑于水泥面层、传力杆装置和防水引流装置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力杆与防水引流装置结合防止雨水由板边裂缝渗入影响基层承载力,提升了结构耐久性,并配合水泥面层65°倒角处理可大大提高水泥沥青路面的防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泥路面的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施工方案采用基层切平连接方法处理旧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交接问题。该方案可以将面层裂缝与基层裂缝交错开,避免面层结合处出现沥青剥离以及错台现象影响行车舒适度。但该结构只是避免不利影响的叠加,一定程度上削弱不利因素对交通的影响程度,随着疲劳应变积累,水泥与沥青路面基层交接处仍然会产生开裂,形成反射裂缝导致沥青面层开裂。特别的,当降水量较大时,基层反射裂缝会使雨水下渗至砂垫层和路基,导致基层承载能力下降,在车辆载荷下,易形成新的裂缝甚至使裂缝处的路面板沉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减小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基层交接处反射裂缝对沥青面层影响的基于水泥路面的沥青路面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水泥路面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水泥面层、传力杆装置、防水引流装置和沥青面层,水泥面层的上部为直角梯形台,下部为立方体,直角梯形台的前侧面呈65°倒角,直角梯形台前侧面中部横向开设有一排钻孔,直角梯形台前侧面底部横向开设有槽道,传力杆装置为“¬”型FRP配筋,“¬”型FRP配筋的水平段前部插设于钻孔中,防水引流装置的前端插设于槽道中,防水引流装置上开设有一排上下贯穿的通孔A,通过“¬”型FRP配筋的竖直段分别插设固定于通孔A中,防水引流装置架设于水泥面层的侧面,沥青面层浇筑于水泥面层、传力杆装置和防水引流装置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面层铺设于半刚性基层上方,所述沥青面层铺设于刚性基层上方,所述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均铺设于底基层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装置的水平段前部为光滑圆柱杆,插入于钻孔中,所述传力杆装置的水平段后部和竖直部为螺纹杆,竖直部插设固定于防水引流装置的通孔A中。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装置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外径均为16mm,传力杆装置的水平段总长300mm,其中光滑圆柱杆长度为150mm,传力杆装置的竖直部为50mm。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的孔径为17mm,钻孔的深度为150mm,与传力杆装置的光滑圆柱杆长度相同,各钻孔间隔100mm,所述钻孔距离直角梯形台的前侧面底边高度为50mm,传力杆装置的光滑圆柱杆插设于钻孔中通过沥青填料嵌缝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引流装置为FRP板,所述FRP板由上FRP孔板和下FRP孔板上下对称连接而成,所述上FRP孔板和下FRP孔板上对应开设有一排上下贯穿的通孔A,所述上FRP孔板的下表面和下FRP孔板的上表面分别横向均匀开设有上凹槽B和下凹槽C,所述上凹槽B和下凹槽C尺寸相同,均为宽度10mm,深度5mm,且位置对应,拼接为空心长方体凹槽道。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A的孔径为17mm,各通孔A间隔100mm,所述通孔A与钻孔数量相同,传力杆装置的竖直部插设于通孔A中通过沥青填料嵌缝填充。
进一步地,沥青面层浇筑于水泥面层、传力杆装置和防水引流装置上方后,先进行表面震动初步压实,后采用刮尺与抹面机压实整平,最后清边,整缝,修补进一步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34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柔性防水套管
- 下一篇:一种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