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3802.1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2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敏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2;F23D14/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胡凯 |
地址: | 27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加 湍流 效应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包括反射碗,所述反射碗底部的左右侧均支撑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上部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湍流发生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支撑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连接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底部贯穿底座并连接有燃气管,本燃烧器混气十分充分,燃烧功率高、火力大,且产生的一氧化碳较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作为一种燃烧火焰进行加热的器具,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方式取代了埋锅造饭的土法,而现代文明的一打特征就是技术迭代快,所以燃烧器的结构根据不同的需求也在不断的优化。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申请号为CN201820057092.0的一种引射管隐藏式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座、内火盖和外环形火盖,所述炉头包括上开口的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包括轴向卡槽、横向进气管和纵向进气管;杯盖包括板体、圆弧形出气腔、圆弧形进气腔、二个外引射管、内火盖座、内引射管和二次空气腔。
但现有的燃烧器存在着火力不够大、燃烧效率不够高,且一氧化碳产生较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火力不够大、燃烧效率不够高,且一氧化碳产生较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加混风湍流效应燃烧器,包括反射碗,所述反射碗底部的左右侧均支撑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上部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湍流发生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支撑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连接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底部贯穿底座并连接有燃气管。
优选的,所述反射碗外壁底部的内径值与两侧支撑柱之间的间距值相等。
优选的,所述燃气管上连接有燃气阀。
优选的,所述燃气管与底座底部的连接处套接有套管。
优选的,所述反射碗的内壁中部设置有点火针。
优选的,所述湍流发生器、喷嘴和反射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运用湍流发生器进行混合气,比自然风混合气效果好很多,燃烧功率更高;
2)可通过连接多个湍流燃烧器组合一起的方式组成更大火力燃烧器;
3)开放式混气室设置保证混风更充分,混气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会更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湍流发生器剖视图。
图中:1反射碗、2支撑柱、3连接杆、4湍流发生器、5底座、6喷嘴、7燃气管、8燃气阀、9套管、10点火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敏,未经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38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灵芝胶囊的快捷式填充机
- 下一篇:一种小纬密玻璃纤维喷气织机布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