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塔的真空入烟喉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4036.0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7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京;王晓天;张晓宇;张满;盖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佩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船舶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姜京润 |
地址: | 2643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真空 喉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塔的真空入烟喉道结构,包括喉道外管、喉道内管;喉道外管与喉道内管之间设置有真空腔;喉道外管的上端依次架设有烟气下分布伞、烟气上分布伞;烟气下分布伞、烟气上分布伞均为伞型,且烟气下分布伞的上端开口,烟气上分布伞的上端封闭;烟气下分布伞、烟气上分布伞的上端面均设置有多个导流板;导流板为V型角钢,且导流板的V型开口朝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脱硫塔的入烟喉道设为双层真空结构,可有效避免板材内外因冷热交替面的出现生成酸露并对板材内壁造成腐蚀;此外,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上下两个分布伞上设置的V型导流板对喷淋液以及烟气的行走路径进行分区,避免二者直接碰撞产生酸露,进而对塔内零件进行腐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喉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塔的真空入烟喉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低硫油价格远高于高硫重油价格,国际远洋船舶燃油消耗均以高硫重油为主,低硫油只占很小的比例。但高硫重油燃烧后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会造成严重的海上环境污染,因此,据国际海事组织(IMO)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限硫规定颁布以来,海事公司纷纷在船舶的烟囱内增设脱硫塔,使尾气和脱硫洗涤水逆行接触而脱硫,脱硫后的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而脱硫洗涤水则经过废水处理系统之后再进行排放。
现有脱硫塔的入烟喉道结构大多数为单层板材,但是,高硫重油燃烧后形成的SO2有一部分会进一步被氧化成SO3,且与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蒸汽,这样,单层板材的一面接触高温的硫酸蒸汽,另一方接触冰凉的脱硫洗涤水,就会极易在热桥效应下于高温的一侧形成酸露,进而对入烟喉道结构造成腐蚀。
烟气中硫酸蒸汽的凝结温度称为酸露点,它比水露点要高很多。酸露点的高低与燃料含硫量和单位时间送入炉内的总硫量有关,而总硫量是随燃料发热量降低而增加的。因此,燃料发热量越低,燃料中的含硫量越高,燃烧生成的 SO2就越多,进而SO3也将增加,致使烟气酸露点升高。烟气对受热面的低温腐蚀常用酸露点的高低来表示,露点愈高,腐蚀范围愈广,腐蚀也愈严重。
针对上述现象,现有技术的常规做法是将入烟喉道结构处的单层板材更换为高耐腐蚀材料,该也就是仅仅通过改善材质来增强结构的耐腐蚀性,不仅造价昂贵,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受热面形成酸露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塔的真空入烟喉道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塔的真空入烟喉道结构,包括喉道外管、喉道内管;喉道外管套置于喉道内管的外侧,且喉道外管与喉道内管之间设置有真空腔;喉道外管、喉道内管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肋板密封连接;
喉道外管的下端设置有真空排气管;真空排气管上设置有闭气阀;
喉道外管的上端依次架设有烟气下分布伞、烟气上分布伞;烟气下分布伞、烟气上分布伞均为伞型,且烟气下分布伞的上端开口,烟气上分布伞的上端封闭;
烟气下分布伞、烟气上分布伞的上端面均设置有多个导流板;导流板为V 型角钢,且导流板的V型开口朝外。
进一步地,真空腔的厚度为5-8cm。
进一步地,真空腔内填充有绝热材料。
进一步地,喉道外管、喉道内管、肋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喉道外管、喉道内管、肋板之间的密封方式为氩弧焊。
进一步地,烟气上分布伞的直径小于烟气下分布伞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佩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船舶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佩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船舶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4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频复合智能卡倒角切割装置
- 下一篇:应用于灌装变压器成品检测的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