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管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5636.9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0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强;陈宏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虹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H01L2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王炜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管 清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管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清洗槽的一端设有旋转启动部,清洗槽的另一端设有旋转被动部;旋转杆组,旋转杆组包括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的一端均与旋转启动部连接,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间留有间距;支撑部,支撑部有若干个,分别套设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上,且支撑部的底端设置在清洗槽底端上;旋转套,旋转套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上,旋转套与清洗槽底端间留有间距。通过旋转启动部和旋转杆组的相互配合,实现放置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间的炉管的转动,从而实现对炉管的清洗,相较现有的人工清洗炉管,本炉管清洗装置清洗效率高,清洗效果好,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管清洗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炉管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炉管是用于晶片扩散,使用时需将装有晶片的石英舟一起放进炉管内,若炉管内不干净会影响晶片的TRR值、IR值等参数。因此,定期清洗炉管,保证炉管的清洁度,对晶片的电性有很大的帮助。现有的炉管清洗主要是通过人工隔一段时间手动转动炉管,这样清洗炉管方式清洗效率底,清洗效果差,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造成人力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管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炉管清洗装置,包括:
清洗槽,所述清洗槽的一端设有旋转启动部,所述清洗槽的另一端设有旋转被动部;
旋转杆组,所述旋转杆组包括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均设置在清洗槽内,且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的一端均与旋转启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间留有间距;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有若干个,分别套设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上,且支撑部的底端设置在清洗槽底端上;
旋转套,所述旋转套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上,所述旋转套与清洗槽底端间留有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旋转启动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旋转杆一端,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二旋转杆一端,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端,且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旋转被动部包括旋转盘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在与旋转启动部相对的清洗槽一端处,所述旋转盘设置在旋转轴上且沿旋转轴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间的间距为10-30厘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三齿轮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旋转启动部和旋转杆组的相互配合,实现放置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间的炉管的转动,从而实现对炉管的清洗,相较现有的人工清洗炉管,本炉管清洗装置清洗效率高,清洗效果好,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启动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被动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炉管清洗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虹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虹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56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周转车
- 下一篇:一种便于水箱清洗的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