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轮胎充气泵胎压校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7175.9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2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建;陈淼;郑永贤;杨国玮;党喜国;吕庆祥;郝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L27/00 | 分类号: | G01L27/00;G01L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2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轮胎 充气 泵胎压 校准 装置 | ||
一种车辆轮胎充气泵胎压校准装置,包括电动气泵、气枪高压软管、气枪、气枪压力表以及电子校准装置,所述电动气泵通过气枪高压软管与气枪连通,气枪上设置有气枪压力表,气枪输出端通过三通接头以及高压充气嘴软管与充气嘴相连通;所述电子校准装置设置于气枪一侧,电子校准装置包括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51单片机以及电子数显屏,其中第一气压传感器通过第一高压两通软管与三通接头相连通,第二气压传感器通过第二高压两通软管与充气嘴相连通,气压传感器把受到的气压信号转换为模电信号传输到51单片机中并通过电子数显屏输出显示的数值。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电子校准装置可直接固定在气枪上作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易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轮胎充气泵胎压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汽车安全问题,交通事故频发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其中,由于汽车爆胎问题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有数据表明,由爆胎引起的车祸在恶性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以上,而所有会造成爆胎的因素中胎压不当为首要原因。汽车的车轮胎内的气压大小与汽车的安全行驶,车胎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胎压过大和过小都会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减小车胎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爆胎。此外,如果车辆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因车胎的温度过高,也极易导致车胎爆破,造成人员的伤亡。
充气泵又叫打气机、打气泵、充气泵通过内部马达的运转来工作。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大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车胎的压力通过胎压表来确定。由于汽车轮胎在充气时胎压表显示的压力有实际值不符,造成汽车在每小时速度为160公里以上的时候,就会在路途中出现爆胎的一些问题,由于爆胎的突然的发生。会造成驾驶员和乘客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并且死亡率能达到100%。所以在给车辆打气的同时需要一个汽车胎压的校准装置来检测车胎压力和传统压力表的校准,让车胎有一个准确的胎压值,这样才能避免汽车因为车胎胎压问题发生爆胎,造成意外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化与机械化相互校准,保障汽车胎压为标准值的轮胎充气泵胎压校准装置。
一种车辆轮胎充气泵胎压校准装置,包括电动气泵、气枪高压软管、气枪、气枪压力表以及电子校准装置,所述电动气泵通过气枪高压软管与气枪连通,气枪上设置有气枪压力表,气枪输出端通过三通接头以及高压充气嘴软管与充气嘴相连通;所述电子校准装置设置于气枪一侧,其包括外壳体、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电子数显屏,其中,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和单片机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电子数显屏设置于外壳体上,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通过第一高压两通软管与三通接头相连通,第二气压传感器通过第二高压两通软管与充气嘴相连通,同时,第一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接收的气压信号转换成模电信号传输到单片机的输入端口,单片机的输出端口与电子数显屏电连接输出显示的数值。
所述第一高压两通软管与三通接头之间还通过密封两通连接管密封连接。
所述单片机采用STC公司的直插式单片机DIP-40。
所述电子校准装置外壳体上固装有辅助电源,且通过公母连接线与对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单片机、电解电容以及电子数显屏连接且对它们供电。
所述电子校准装置外壳体上还均布设置有多个强磁磁铁。
所述电解电容还与复位开关电连接,并且该复位开关设置于电子校准装置外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经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电子校准装置可直接固定在气枪上作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易维修。
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外接式设备,有自己的供电电源,电子校准装置的通用性较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未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7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向油管防喷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