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8004.8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9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花逸峰;谢军;简辉;王春宏;高飞;谭国强;张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循环 转向 器用 螺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包含一纵向设置的支架和一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的支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纵向设置的导向滑台,所述的导向滑台上设有一可滑动的滑动座,所述的滑动座上设有一可拆卸的传动组件,所述的支架的顶部设有一气缸,所述的气缸驱动所述的滑动座,所述的底板上设有一轴总成转动组件,所述的轴总成转动组件包含一驱动电机、一驱动轴和一驱动平台,所述的驱动轴的顶部设有一驱动花键卡槽,所述的驱动平台上设有一可拆卸的定位筒。该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检验,检测结果一目了然,检测数据准确,零件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动转向器的制造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装配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转向器9包含壳体91、下转轴93和上卡筒92,在上卡筒92的外侧设有圆螺母94,在圆螺母 94的外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定位缺口941。在进行圆螺母装配时,圆螺母94的锁紧用扭力扳手,不能做到扭力数据直观目视,无法保存且追踪性差,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包含一纵向设置的支架和一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的支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纵向设置的导向滑台,所述的导向滑台上设有一可滑动的滑动座,所述的滑动座上设有一可拆卸的传动组件,所述的支架的顶部设有一气缸,所述的气缸驱动所述的滑动座,所述的底板上设有一轴总成转动组件,所述的轴总成转动组件包含一驱动电机、一驱动轴和一驱动平台,所述的驱动轴的顶部设有一驱动花键卡槽,所述的驱动平台上设有一可拆卸的定位筒。
一种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包含一纵向设置的支架和一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的支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纵向设置的导向滑台,所述的导向滑台上设有一可滑动的滑动座,所述的滑动座上设有一可拆卸的传动组件,所述的支架的顶部设有一气缸,所述的气缸驱动所述的滑动座,所述的底板上设有一轴总成转动组件,所述的轴总成转动组件包含一驱动电机、一驱动轴和一驱动平台,所述的驱动轴的顶部设有一驱动花键卡槽,所述的驱动平台上设有一可拆卸的定位筒,
所述的传动组件包含一传动平台、一传动电机和一电控单元,所述的传动电机包含一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的头部设有一方柱状的传动接头,所述的传动接头上设有一贯穿的接头通孔,所述的传动轴的尾部设有一六棱柱的后定位柱头,所述的后定位柱头的侧壁上设有一贯穿的后定位通孔,所述的传动接头上设有一可拆卸的下轴定位花键,所述的下轴定位花键的中心设有一方形的贯穿的下轴定位方槽,所述的下轴定位方槽的侧壁上设有一贯穿的方槽通孔,所述的下轴定位花键的外部套接有一套筒扳手,所述的套筒扳手包含一圆筒状的第一套筒体和一圆筒状的第二套筒体,所述的第一套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一贯穿的第一套筒圆孔,所述的第一套筒体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定位卡头,所述的第二套筒体的中心设有一六边形的第二套筒连接孔,所述的第二套筒连接孔的侧壁上设有一贯穿的第二套筒圆孔,
其中,所述的第二套筒圆孔与所述的后定位通孔相配合,所述的第一套筒圆孔与所述的方槽通孔相配合,所述的方槽通孔与所述的接头通孔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导向滑台的下方设有一缓冲组件,所述的缓冲组件包含一缓冲座、一缓冲弹簧销和一调节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该汽车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用圆螺母锁紧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检验,检测结果一目了然,检测数据准确,零件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解决了电动循环球转向器扭圆螺母效率及扭力数据的采集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8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