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轧输送辊道及其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9129.2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3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峰;陈硕;高利军;高晓峰;雷振尧;王建民;崔晓明;赵佳旺;冯光;李传博;翟冬梅;夏娇娇;张韦杰;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B21B2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轧 输送 及其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轧输送辊道及其冷却装置,包括动力元件、传动机构、辊子、辊道底座和冷却装置,辊子通过动力元件产生的扭矩进行驱动;各辊子间隔设置构成辊道主体;冷却装置包括顺序连通的冷却水引入管、冷却水主管和与辊子数量相同的冷却水支管,冷却水引入管和冷却水主管均安装于辊道主体所覆盖区域的外侧,各冷却水支管分别安装于对应的辊子的下方、与辊子相对,并且各冷却水支管的长度延伸至覆盖对应的辊子的辊身和辊颈,冷却水支管上设有3个以上喷嘴。通过设置冷却装置冷却辊身和辊颈内轴承,解决辊身表面受热不均匀而造成辊身出现龟裂、裂纹、表面脱落,甚至辊道弯曲变形的问题,并且很好的避免了由于轴承受热引起的辊道抱死或卡阻。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热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输送辊道及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输送辊道用于输送轧制后的带钢,一般由动力元件、传动机构、辊子组和辊道底座构成,辊子两端的辊颈处均安装有轴承,轴承固定在辊道底座中。
轧制后的带钢温度较高,带钢温度传递到轴承内,会引起轴承温度升高,造成辊道抱死或卡阻,进而引起带钢表面划伤。带钢温度同时会导致辊身表面受热不均匀,容易造成辊身出现龟裂、裂纹、表面脱落,甚至造成辊道弯曲变形。
由于热轧输送辊道的辊子安装密集,辊子之间还安装有过渡裙板,而辊道下方是20米深的冲渣沟。当人员进入辊道下方时,由于辊道温度较高、施工空间狭小,并且面临地坑作业,容易造成人员安全事故。基于以上原因,常规热轧输送辊道存在难以安装冷却装置、冷却装置故障后不易维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热轧输送辊道及其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可以同时对辊身和辊颈进行冷却,并且装置易于安装和维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轧输送辊道,包括动力元件、传动机构、2根以上辊子和用于支撑各所述辊子的辊道底座;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动力元件与所述辊子;各所述辊子相互间隔设置,构成辊道主体;
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引入管、冷却水主管和与所述辊子数量相同的冷却水支管,其中:
所述冷却水引入管安装于所述辊道主体所覆盖区域的外侧,所述冷却水引入管与所述冷却水主管连通;
所述冷却水主管安装于所述辊道主体所覆盖区域的外侧,并且所述冷却水主管垂直于所述辊子的轴线;
各所述冷却水支管均通过管接头与所述冷却水主管连通,所述冷却水支管安装于所述辊道主体所覆盖区域中,各所述冷却水支管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辊子的下方且与所述辊子相对,并且各所述冷却水支管的长度延伸至覆盖对应的所述辊子的辊身和辊颈;
各所述冷却水支管上均设置有3个以上喷嘴,所述3个以上喷嘴分别与所述辊子的辊身和两端的所述辊颈相对。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支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通过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支管通过管接头与所述冷却水主管连通,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二支管上。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主管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冷却水引入管与所述冷却水支管。
优选的,所述热轧输送辊道的下方地面上设有排水沟,所述冷却水主管安装于所述排水沟中,并且所述冷却水主管的长度延伸至覆盖整个所述辊道主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管为弯折管,所述第二支管为直管,所述第二支管的端部安装有堵头。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主管的管径不小于100mm。
优选的,所述喷嘴在所述冷却水支管上等间距分布,所述喷嘴的间距为40mm~50mm。
优选的,所述喷嘴相对于水平面的喷射角度为10°~45°,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为顺辊身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9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