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加液态掺混的中和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1694.2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3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杜丹丹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液态 中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加液态掺混的中和池,其包括:中和池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和池本体内部的若干块异波折板;所述若干块异波折板将所述中和池本体内部隔成若干条交替缩放的流道。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和池改变了传统中和池内部构造,通过在中和池本体内部设置若干块异波折板以形成交替缩放的流道,因此增加了水流紊动性,使得液态掺混更加均匀,从而不依靠外力即可实现掺混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液态掺混的中和池。
背景技术
核电厂制氯站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电解海水生产次氯酸钠溶液,并投加至海水循环水和重要厂用水系统的管路中。
通常情况下,如图1所示,制氯站中和池接收酸洗废水,池子较大,仅依靠中和循环泵2的循环搅拌作用进行废液的混合。上述布置方式的局限性在于:中和循环泵2的自循环作用容易出现混合不均匀、水流死角现象。
因此,本领域亟待设计一种不依靠外力就可以实现掺混均匀的中和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加液态掺混的中和池,其包括:中和池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和池本体内部的若干块异波折板;所述若干块异波折板将所述中和池本体内部隔成若干条交替缩放的流道。
可选地,所述异波折板沿所述中和池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首端接近于所述中和池本体的前侧、末端接近于所述中和池本体的后侧;所述中和池本体的前侧为所述中和池本体与其进水渠道相交的一侧;所述中和池本体的后侧为所述中和池本体与其进水渠道相对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异波折板包括多块首尾依次连接的V形板。
可选地,各块V形板的形状及尺寸均相同。
可选地,每相邻的两块异波折板对称布置。
可选地,所述中和池还包括:水流分配墙,其接近于所述中和池本体的前侧,并与所述异波折板的首端相接;所述水流分配墙上设置有若干溢流孔洞,每个溢流孔洞对应一条流道。
可选地,所述水流分配墙沿所述中和池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中和池本体的一组相对内壁垂直且相接。
可选地,每个溢流孔洞的尺寸与其对应的流道的尺寸相适配,以使得通过所述水流分配墙流入的废液均匀分配至各个流道中。
可选地,所述中和池还包括:中和循环泵,其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异波折板的末端与所述中和池本体的后侧之间、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水流分配墙与所述中和池本体的前侧之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增加液体掺混的中和池改变了传统中和池内部构造,在传统中和池的基础上增加了异波折板和水流分配墙,从而在不依靠外力的前提下,仅通过在异波折板间设置交替缩放的流道来增加水流的紊动性,使得液态掺混更加均匀,避免出现混合不均匀、水流死角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中和池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加液体掺混的中和池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中:1-中和池本体;2-中和循环泵;3-进水渠道;4-异波折板;5-水流分配墙;6-溢流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1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室外排水管道安装组件
- 下一篇:一种数控刀塔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