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排水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5287.9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9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邓江云;邓明长;刘江伟;向刚;屈光洪;宾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 雨水 排水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排水口结构,包括设置有雨篦子的集水井,集水井内设置带弯头且上部设有进水孔的溢流排水管,溢流排水管下端与排水管路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的独立结构,溢流排水管外周与集水井内壁之间形成集水环隙,集水环隙底部为封闭结构,集水环隙上部与集水井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集水环隙通过进水孔与溢流排水管连通,溢流排水管上进水孔设置位置高于集水井上出水口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雨水排水口进行结构改造,利用集水井内增置的溢流排水管,使雨水优先排至城市蓄水海绵体内,以实现城市海绵功能的利用,当城市蓄水海绵体达到最大蓄水能力后,雨水会通过溢流排水管排至市政雨水排水系统,以确保城市排水防涝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排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现有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中,通过人行道透水结构将雨水由管道引入自海绵滞蓄系统内,而机动车道的雨水则直接通过雨水篦子经雨水口排入至市政雨水管网,这样,机动车道的雨水并未进入到海绵滞蓄系统内,造成海绵滞蓄系统并未达到最大利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使城市海绵效果达到最大利用率的城市雨水排水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排水口结构,包括设置有雨篦子的集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内设置带弯头且上部设有进水孔的溢流排水管,所述溢流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系统连接,所述集水井内的溢流排水管呈竖向设置,所述溢流排水管下端与排水管路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的独立结构,所述溢流排水管外周与集水井内壁之间形成集水环隙,所述集水环隙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集水环隙上部与集水井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在所述溢流排水管上端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集水环隙通过进水孔与溢流排水管连通,所述溢流排水管上进水孔设置的位置高于集水井上出水口的位置,所述集水环隙内的雨水先由集水井上设置的出水口排至城市蓄水海绵体,当蓄水海绵体无法蓄水,使集水环隙内聚集的雨水液面高度达到溢流排水管上进水孔处时,雨水便由设有进水孔的溢流排水管排入至市政雨水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雨水排水口结构,其所述出水口沿集水井径向设置,所述集水井上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城市蓄水海绵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雨水排水口结构,其所述若干进水孔均匀设置在溢流排水管的上端外周面,所述进水孔呈长条孔且沿溢流排水管的轴向布置,所述进水孔开口的最低端位置高于集水井上径向设置的出水口的最低端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雨水排水口结构,其所述溢流排水管的上端面为封闭结构,由雨篦子进入的雨水直接聚集在集水环隙内,所述集水环隙内聚集的雨水液面优先达到集水井的出水口处排出,若聚集的水量过大,蓄水海绵体无法吸纳,导致集水环隙内雨水液面继续上升聚集达到溢流排水管的进水孔时,雨水由溢流排水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雨水排水口进行结构改造,利用在集水井内增加设置的溢流排水管,使流入集水井内的雨水优先排入至城市蓄水海绵体内,以实现城市海绵功能的利用,当城市蓄水海绵体达到最大蓄水能力后,雨水会通过溢流排水管排入至市政雨水排水系统,以确保城市排水防涝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海绵城市道路表层排水设施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即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标记:1为集水井,2为雨篦子,3为排水管路,4为市政雨水排水系统,5为溢流排水管,6为集水环隙,7为出水口,8为进水孔,9为排水管,10为城市蓄水海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5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生产用原料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茶砖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