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风机构及无叶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5549.1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9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强;肖鸿亮;陈宇强;柳洲;王红兵;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2;F04D29/44;F04D29/66;H02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林涛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风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风机构及无叶风扇,包括:外壳,其上分布有供空气流入的进气孔,所述外壳顶端开口且通过压板封闭,所述压板上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用于向送风机构送风;扩散器,设于所述外壳内,包括扩散器外壳、以及设于所述扩散器外壳内的扩散叶片,所述扩散器外壳一端连接动力系统的输出端,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压板上,所述扩散器外壳与所述压板之间支撑有至少两个上弹性支撑单元,所述扩散器用于接收所述动力系统输出的所述加压后的空气,并通过所述扩散叶片将所述加压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送风口送出。弹性支撑单元弹性支撑在压板与扩散器外壳之间,当震动发生时弹性支撑单元依靠自身的弹性形变进行缓冲,减小扩散器外壳和压板之间的震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减震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风机构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而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的流动可以给人带来舒适性,且呼吸洁净的空气更加健康。新风系统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市面上的无叶风扇、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现有的无叶风扇通常包括造风机构和送风机构,造风机构通过吸取周围环境的空气,经过整流、加压,并输送给送风机构,送风机构将风均匀的送入使用环境中。
空气净化器在送风前会设置过滤装置对空气进行过滤。
其中,现有的造风机构中用于给空气加压的部分通常使用电机,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这一震动会导致造风机构中各个构成部分之间被带动震动,从而产生噪音,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引起造风机构中各个构成部分之间震动产生噪音,从而提供一种造风机构以减小震动、减小噪音。
一种造风机构,包括:
外壳,其上分布有供空气流入的进气孔,所述外壳顶端开口且通过压板封闭,所述压板上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用于向送风机构送风;
消音装置,设于所述外壳内,收集所述进气孔流入的空气,并汇聚所述空气送入下一工序;
动力系统,设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接收所述消音装置送入的空气,并对所述空气进行加压,再将加压后的空气送入下一工序;
扩散器,设于所述外壳内,包括扩散器外壳、以及设于所述扩散器外壳内的扩散叶片,所述扩散器外壳一端连接动力系统的输出端,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压板上,所述扩散器外壳与所述压板之间支撑有至少两个上弹性支撑单元,所述扩散器用于接收所述动力系统输出的所述加压后的空气,并通过所述扩散叶片将所述加压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送风口送出。
所述上弹性支撑单元呈圆周排列以形成环形减震部,所述上弹性支撑单元针对震动较强的部位进行更密集的排列,使不同上弹性支撑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同。
若干上弹性支撑单元构成至少一个环形减震部,当所述环形减震部的数量大于等于二时,至少两个所述环形减震部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上且互为同心圆。
所述上弹性支撑单元包括:
上支撑面,凸出所述扩散器外壳,朝向所述压板;
上支撑导柱,一端抵触所述上支撑面,另一端穿过所述压板;
上弹性件,支撑于所述上支撑面与所述压板之间,且处于压缩形变的状态。
所述扩散器外壳上伸出有用于抵触所述压板的凸台,所述凸台之间夹设有缓冲垫。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
叶轮,受控于电机,用于引导所述消音装置中收集的空气进入所述动力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5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市政用压路机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