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梯的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2942.3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0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徐向新;赵津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11/02 | 分类号: | E04F11/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刘凤桐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装配式 楼梯 减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梯的减震装置,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底座以及活动顶部,所述固定底座通过预留螺栓孔以螺栓的方式与楼梯平台连接,在固定底座的正中间,布置有底座半球形凹陷,其形状与顶部半球形凸起刚好吻合,在底座半球形凹陷高度的正中间,两侧布置有弹簧承接板,用来承接弹簧,连接活动顶部。底座以及顶部还通过连杆滑块与活动顶部相连,地震发生时,高强弹簧用来承担楼梯的竖向震动,连杆滑块以及两个对接的半球形结构用来承担楼梯的横向运动。本实用新型连接可靠,受力明确,安装简便,经济效果较好,可在地震发生时消耗能量,最大限度的保证楼梯主体的完整性,增加逃生机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梯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楼梯是建筑物中楼层之间的垂直交通用构件,是极其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构件,即使在设置有电梯以及扶梯的建筑中,也要设置楼梯,作为火灾以及地震逃生的通道。我国地震灾害分布广,危害大,经过多年的统计分析,减震研究工作者绘制了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表明我国发震带分布,其中颜色越红,表示地震设防烈度越高,震害约明显。普通钢筋混凝土浇筑楼梯为整体结构,该楼梯的梯板钢筋的上端与上层梯梁钢筋互锚,梯板钢筋的下端与下层梯梁钢筋互锚,组成整体结构,当地震发生时,这种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容易导致楼梯梯身混凝土产生裂痕、断裂,造成楼梯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致使楼梯失去逃生功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部分楼梯间发生倒塌破坏而造成逃生通道被切断。通过震害调查发现,地震中楼梯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楼梯板破坏。由于楼梯板的斜撑作用,在地震反复拉压作用下,在其框架结构缝的位置或接近平台梁的薄弱位置,易出现断裂破坏;
(2)上下楼梯板交错处平台梁中部、端部和平台板出现破坏。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平台梁很容易发生剪扭破坏。在较大的地震作用下,平台板处也会发生相应的破坏;
(3)休息平台处梯柱和其他周边构件的破坏。楼梯的布置使楼梯休息平台处的框架柱和梯柱很容易形成短柱,地震剪力相对较大,容易发生破坏。
而如今装配式建筑发展如火如荼,装配式楼梯的减震的可靠性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梯的减震装置,所述固定底座通过预留螺栓孔以螺栓的方式与楼梯平台连接,在固定底座的正中间,布置有底座半球形凹陷,其形状与顶部半球形凸起刚好吻合,在底座半球形凹陷高度的正中间,两侧布置有弹簧承接板,用来承接弹簧,连接活动顶部。底座以及顶部还通过连杆滑块与活动顶部相连,实现地震发生时消耗能量,最大限度的保证楼梯主体的完整性,增加逃生机会的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梯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活动顶部、底座半球状凹陷、弹簧承接板、铰接扣、顶部半球形凸起、预留空间、内部弹簧、高强弹簧、连杆滑块,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底座半球形凹陷,所述底座半球形凹陷上半部分为半球形凹陷,在底座半球形凹陷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弹簧承接板,所述弹簧承接板的外侧设有铰接扣,所述活动顶部下方设有顶部半球形凸起,半球形凸起的形状、位置与半球形凹陷吻合,活动顶部上弹簧承接板外侧对应位置开设有预留空间,所述预留空间内设有内部弹簧,所述内部弹簧的中间设有连杆滑块的滑块部分,所述连杆滑块的连杆部分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铰接扣连接,所述活动顶部-与弹簧承接板之间设有高强弹簧,所述底座半球形凹陷与顶部半球形凸起相接触,可相对沿球面滑动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半球形凹陷高度方向上的正中间,在左右方向上分别设有三个弹簧承接板,在中间的弹簧承接板的外侧设有铰接扣。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半球形凹陷、顶部半球形凸起的底部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固定底座、活动顶部为长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2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分布的插管装置
- 下一篇:真空吸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