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舌贴面及牙合贴面就位与粘接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3564.0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4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梁珊珊;康婷婷;孔俊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5/20 | 分类号: | A61C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贴面 就位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舌贴面及牙合贴面就位与粘接的定位装置,包括主体杆及多个辅助分支杆,牙定位面以及修复体定位面,所述主体杆和修复体定位面的两侧通过牙定位面相连接,辅助分支杆连接在主体杆和修复体定位面之间,并伸向需修复牙齿;所述牙定位面用于固定在与患牙同颌的定位牙上,所述修复体定位面为与舌贴面或牙合贴面相匹配的圆弧面。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微预备或者不预备贴面,特别对于没有确切止点,难以确认贴面是否完全就位的情况,显著降低了治疗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前牙舌贴面及前磨牙和磨牙牙合贴面就位与粘接的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上颌前牙舌贴面及前磨牙牙合贴面就位与粘接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舒适化及微创治疗治疗的广泛开展,贴面以其磨牙少和美观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前牙微创修复中。随着瓷材料和粘接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薄层的瓷贴面修复来实现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结合微创治疗的理念,在获得足够修复空间的前提下,牙体预备是微量预备甚至是不进行预备的。然而,由于缺乏常规预备的基本固位形,医生在后期贴面的就位和粘接过程中将无法准确的判断贴面是否就位,显著增加了由于贴面就位不良而引起的修复失败。
作为贴面修复中非常特殊的舌贴面以及牙合贴面,常常用于咬合重建,尤其是对于全口咬合功能重建的患者,舌贴面以及牙合贴面的准确就位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口咬合功能恢复。例如,临床常见的酸蚀、磨耗等病因导致的牙齿舌侧和合面缺损,此类病人唇侧牙体组织通常比较完整,而切端、舌侧及合面的缺损则需要修复来恢复咬合功能。因此,考虑到舌侧具有一定的修复空间,可以根据修复空间以及修复材料的需要来选择微预备或者不预备的贴面来修复牙体缺损是极为合适的修复方法。然而,由于舌贴面以及牙合贴面具有一定的技术敏感性,在口内操作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受到光线、视野、对合牙列以及口唇舌等软组织的干扰,因此,舌贴面以及牙合贴面的就位和粘接操作对医师要求更高。
在临床操作中,为了避免口腔环境中的视野局限,消除医师在前牙舌侧以及后牙合面的操作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因素,通过数字化技术设计一种辅助舌贴面以及合贴面就位与粘接的3d打印定位支架装置,以期降低临床操作技术敏感性、提高临床操作精准度以及修复成功率,使得微创修复理念在全口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得到广泛应用,为医师的临床操作带来极大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贴面修复,尤其是前牙舌贴面以及牙合贴面修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操作难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的辅助贴面就位以及粘接的支架装置,用于舌贴面以及牙合贴面修复体在口内试戴以及粘接过程中的精准定位,特别是存在多颗贴面修复体时,可以实现多颗贴面同时试戴就位以及粘接,便于准确判断每个贴面的位置是否合适,并且在粘接过程中保证所有的贴面准确达到其应有的位置,显著提高舌贴面以及牙合贴面的就位和粘接精准度。
本专利使用范围包括上、下颌前牙舌侧贴面及前磨牙舌侧及牙合贴面的辅助固位与粘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舌贴面及牙合贴面就位与粘接的定位装置,包括主体杆及多个辅助分支杆,牙定位面以及修复体定位面,所述主体杆和修复体定位面的两侧通过牙定位面相连接,辅助分支杆连接在主体杆和修复体定位面之间,并伸向需修复牙齿;所述牙定位面用于固定在与患牙同颌的定位牙上,所述修复体定位面为与舌贴面或牙合贴面相匹配的圆弧面;其中牙定位面用于确保装置就位后能够稳定放置在其上并不会左右移动,容纳贴面的圆弧面与修复体舌侧面紧密接触,卡抱住修复体并不对其施加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通过在口内采集数字化印模后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杆为横杆或者圆弧杆,定位上颌时设计为横杆,定位下颌时设计为圆弧杆,以便于口内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牙个数为2-8个,左右两侧的定位牙相对称,以保证该装置的整体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修复体定位面还包括设置在圆弧面上的凸起,用于伸入牙齿之间舌外展隙,起到防滑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3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剪叉高空作业平台底盘坑洞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反击破下料溜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