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橡胶模具弹性分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4073.8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8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何青松;潘剑辉;罗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金汤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24 | 分类号: | B29C33/24;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模具 弹性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橡胶模具弹性分模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下成型模和上压料模,下成型模中开设有能容置胶料的凹腔,下成型模内部形成有若干产品型腔,凹腔的底部开设有若干连通下成型模内各产品型腔的进料口,上压料模包括压料板和连接在压料板上并与凹腔相适配的凸块,通过凸块能将凹腔内的胶料从进料口压入产品型腔内以便硫化成型,下成型模与上压料模之间设有若干弹性件以在分模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增加下成型模和上压料模之间的分模力。本实用新型在下成型模与上压料模之间设置若干弹性件使在分模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增加下成型模和上压料模之间的分模力以便自然分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模具弹性分模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橡胶模具的上压料模通常会与一液压柱相连接,通过液压柱的上升与下降来控制上压料模与下成型模的合模或分模,但是液压柱上升时,由于其结构自身特性,液压柱上升时的拉力会不如下降时的下压力,而上压料模与下成型模合模加热硫化过程中,由于其下成型模和上压料模相配合的部分其热胀方向存在差异导致高温状态下的下成型模和上压料模接近过盈配合状态,进而会出现液压柱上升时无法带动上压料模与下成型模自然分离,其处理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撬模使之分离,无法实现生产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了模具破损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模具弹性分模结构,在下成型模与上压料模之间设置若干弹性件使在分模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增加下成型模和上压料模之间的分模力以便自然分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橡胶模具弹性分模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下成型模和上压料模,下成型模中开设有能容置胶料的凹腔,下成型模内部形成有若干产品型腔,凹腔的底部开设有若干连通下成型模内各产品型腔的进料口,上压料模包括压料板和连接在压料板上并与凹腔相适配的凸块,通过凸块能将凹腔内的胶料从进料口压入产品型腔内以便硫化成型,下成型模与上压料模之间设有若干弹性件以在分模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增加下成型模和上压料模之间的分模力。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压料板上,另一端能弹性抵压在下成型模上。
进一步,所述压料板上开设有若干弹性件定位孔,弹性件上端能适配地插入弹性件定位孔中并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压料板相对的两侧上对称地均布有若干弹性件以保证分模力度的平衡性。
进一步,所述压料板相对的两侧上分别均布有三个弹性件。
进一步,所述下成型模在相对弹性件下端的位置上开设有能与弹性件相配合的凹槽,且弹性件的长度被配置为:当下成型模与上压料模合模时,弹性件能凸伸至凹槽中并被压缩进而在下成型模与上压料模之间形成一个弹性的分模力。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外侧均呈敞开状。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所述下成型模为分体式结构以便打开产品型腔取出成型后的橡胶产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橡胶模具弹性分模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金汤橡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金汤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40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级进模的抬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光检测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