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礁预制单体和人工鱼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4205.7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4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菲迪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73 | 分类号: | A01K6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孙海杰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西城区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单体 人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水产养殖和海洋牧场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礁预制单体和人工鱼礁。该鱼礁预制单体包括本体块部和多个支脚部,支脚部连接在本体块部的周向边缘;相邻的两个支脚部之间形成供鱼类通过的镂空部;本体块部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多个鱼礁预制单体能够通过连接通孔串接在一起。该人工鱼礁包括该鱼礁预制单体。该鱼礁预制单体和该人工鱼礁制作工艺简单、便捷,且运输、储存和投放便利,有效解决了施工现有海洋牧场建设周期长、场地需求大的问题,同时在海水中形成生态系统的周期大大减少,改善了海底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水产养殖和海洋牧场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礁预制单体和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们诱集并捕捞鱼类等水产资源而有意识地设置在预定水域的构造物。通过人工鱼礁使海洋生物在此集聚和繁殖,以形成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海底生态环境。
相关技术中,海洋牧场建设主要是用混凝土鱼礁及钢结构鱼礁,这两种鱼礁的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且运输和投放不便。
因而,亟待提出一种制作工艺简单、便捷,且运输、储存和投放的人工鱼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礁预制单体,以便于组装形成人工鱼礁。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便捷,且运输、储存和投放的人工鱼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礁预制单体,所述鱼礁预制单体包括本体块部和多个支脚部,所述支脚部连接在所述本体块部的周向边缘;
相邻的两个所述支脚部之间形成供鱼类通过的镂空部;
所述本体块部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多个所述鱼礁预制单体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串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通孔的侧壁形成止转部,所述止转部连续地沿所述连接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多个支脚部包括至少一组对接支脚,一组所述对接支脚包括两个支脚部,沿所述连接通孔的延伸方向,所述两个支脚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块部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一组所述对接支脚的两个支脚部中的一个为第一支脚部,所述两个支脚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二支脚部,所述第一支脚部上设置有第一接触平面,所述第二支脚部上设置有第二接触平面,所述第一接触平面与所述第二接触平面相平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通孔贯穿所述本体块部的中心轴线;
所述支脚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脚部形成两组所述对接支脚,两组所述对接支脚分别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两侧,且两组所述对接支脚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脚部和所述第二支脚部均沿直线延伸;
每组所述对接支脚的第一支脚部与所述连接通孔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15°-45°的夹角,每组所述对接支脚的第二支脚部与所述连接通孔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15°-45°的夹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本体块部和所述支脚部分别由贝壳粉末、水泥和硬化剂的混合物浇筑一体成型。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鱼礁,包括筒状框架、连接杆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鱼礁预制单体;
所述筒状框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围设成所述筒状框架的顶表面,所述下框架围设成筒状框架的底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菲迪威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菲迪威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4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设计现场勘察用多功能空鼓锤
- 下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种子培育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