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连续式油料压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6331.6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9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盛;胡正华;黄凤洪;李文林;万楚筠;郑畅;周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0B9/14 | 分类号: | B30B9/14;B30B9/12;B30B15/30;C11B1/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周舒蒙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连续 油料 压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连续式油料压榨机,包括进料机构、榨笼、螺旋轴、校饼机构、油渣分离机构、PLC控制箱和机架;所述进料机构的出料端与榨笼上的进料口连通,螺旋轴由若干榨螺构成,螺旋轴与榨笼相适配,且螺旋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相连,螺旋轴的另一端与校饼机构相连;所述油渣分离机构位于榨笼下方,且油渣分离机构设有与榨笼上的进料口连通的垂直输送器;所述榨笼、螺旋轴和油渣分离机构均安装于机架上,且进料机构、传动装置、校饼机构和油渣分离机构均分别与PLC控制箱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自动进料、自动螺旋压榨、自动调饼及自动回榨功能结合为一体;其中进料机构含有吸料机、超声波感应器和喷雾器组成,不但可以实现自动进料、停料,还可以对油料进行调湿和调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连续式油料压榨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大国,植物油提取技术主要有压榨、溶剂浸出、膨化、水代法、水酶法以及临界萃取法等,但是油脂工业的主流技术仍然是压榨方法。所谓压榨,就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技压出来;油料压榨技术的核心是油料压榨装备。按照压榨工艺的作业方式及设备形式,现有的压榨机主要分为螺旋榨油机和液压榨油机。液压榨油机具有设备结构简单、压榨温度低、饼质量好等优点,但是存在饼残油高、间歇式生产、劳动强度大等缺点。而螺旋榨油机属于连续式压榨生产,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因此应用更为广泛。但是,现有的螺旋榨油机在生产上,仍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对榨油机的榨膛压力监控,无法及时调节压力,易造成设备损坏;采用人工调节校饼机构,劳动强度大,而且调节不精确,效率低下;压榨与进料没有互动,当压榨出现故障时,仍在进料,造成溢料或压力增高;榨油机配置的油渣分离装置相对简易,饼渣没有回榨,造成压榨油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榨笼内部压力和温度实时调控、且饼渣可回榨的智能化连续式油料压榨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化连续式油料压榨机,包括进料机构、榨笼、螺旋轴、校饼机构、油渣分离机构、PLC控制箱和机架;所述进料机构的出料端与榨笼上的进料口连通,螺旋轴由若干榨螺构成,螺旋轴与榨笼相适配,且螺旋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相连,螺旋轴的另一端与校饼机构相连;所述油渣分离机构位于榨笼下方,且油渣分离机构设有与榨笼上的进料口连通的垂直输送器;所述榨笼、螺旋轴和油渣分离机构均安装于机架上,且进料机构、传动装置、校饼机构和油渣分离机构均分别与PLC控制箱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调质桶、吸料机和进料斗,所述调质桶下部的出料口通过垂直输送器与吸料机的入口连通,吸料机的出口位于进料斗的上方,且与进料斗的上部连通;所述进料斗的底部出口位于榨笼的进料口上方,且二者相连;在进料斗内设料位感应器,料位感应器、吸料机和垂直输送器均分别与PLC控制箱相连。
按上述方案,在调质桶的内部设搅拌器,在调质桶的顶部安装喷雾器。
按上述方案,料位感应器包括高料位感应器和低料位感应器,高料位感应器和低料位感应器均采用超声波感应器。
按上述方案,所述榨笼由若干榨条拼围而成,榨条外设笼板;螺旋轴与榨条之间的间隙为榨膛,相邻两个榨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毛油流道;在榨条上间隔安装若干压力传感器和若干温度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A分别与PLC控制箱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校饼机构包括校饼圈、校饼头、圆盘式调节器、减速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传动链条,所述校饼圈置于榨膛内,校饼圈的一端与校饼头螺纹相连,校饼头固定于圆盘式调节器的中心轴一端,圆盘式调节器的中心轴穿过从动链轮的中心;所述减速机与主动链轮相连,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相连,减速机带动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带动圆盘式调节器和校饼头转动,从而使校饼圈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6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精密型纺织岩棉板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高的机器人手臂轴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