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牵拉入户同心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09522.1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越;郑连义;杨宇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合声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95;H01B7/08;H01B7/00 |
代理公司: | 41102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继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护层 外导体腔 内导体 绝缘层 电缆 本实用新型 铝材质 内表面 牵拉体 牵拉 绝缘层外表面 导电效果 工作效率 阻燃材质 外导体 拉断 阻燃 架空 断裂 同心 跨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牵拉入户同心电缆,包括外护层,所述外护层内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表面与所述外护层内表面组成外导体腔,所述外导体腔内设有若干外导体和至少两根用于提高断裂强度的耐牵拉体,所述绝缘层内表面设有至少一芯内导体,所述内导体采用铝材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内导体采用铝材质,导电效果好,外导体腔内耐牵拉体的设置,可增强该电缆的耐牵拉性增强,避免架空跨度增加或生拉硬拽致使电缆被拉断等意外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外护层采用阻燃材质,有效进行阻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牵拉入户同心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电力的广泛应用普及,以及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越来越方便,效率越来越高;电力能源的传输以及主流网络信号的传输,依然采用线缆进行传输。
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差,或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线缆输送过程的基础设施保障条件较差,比如东南亚和非洲的部分地区,需要线缆长距离架空跨越没有高架支撑的山谷或河流,对于线缆自身的抗断裂强度和耐拉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建筑物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架空入户电缆穿入室内,入户电缆是将建筑物外部的电缆穿入室内,主要用于建筑物内的通讯设备、计算机、交换机和终端用户的设备等,以便传递信息和提供电源,然而现有的同心电缆入户时,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架空电缆从外部拉入室内,难免会出现生拉硬拽的现象,现有的入户电缆内导体多采用硬度较大的合金导体,且由于没有耐拉结构,仅仅依托导体自身和绝缘层起到辅助性的耐拉性;具体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牵绊以及架空跨度增加等,造成电缆被拉断的现象发生,造成施工的工期延误或需要重新更换电缆;同时也给后期的通讯电力保障买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供一种传导性好、因架空夸度增加或生拉硬拽而不被拉断的电缆,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耐牵拉入户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耐牵拉入户同心电缆,外导体、内导体和设置在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绝缘层或衬层,以及设置在外导体外侧的外护层,所述的绝缘层外表面与外护层内表面组成外导体腔,所述外导体腔内设有若干根外导体和用于提高抗断裂强度和耐牵拉性的耐牵拉体,所述外导体内设有至少一芯内导体,所述内导体采用铝材质。
所述内导体设置至少两芯,所述绝缘层和外导体之间设有衬层。
所述耐牵拉体设置多根,呈上下或左右对称分布,与外导体一起绞制在绝缘层外面或衬层外面。
所述耐牵拉体采用杜邦1313防火阻燃抗拉纱线,所述的外导体采用材质柔软的导体,包括铝制导体。
所述外导体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导体腔内。
所述外护层采用环保阻燃聚氯乙烯或环保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所述外护层的厚度为1.2~1.8mm。
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7~1.2mm。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内导体采用铝材质,导电效果好,外导体腔内耐牵拉体的设置,可增强该电缆的耐牵拉性,避免架空跨度增加或生拉硬拽致使电缆被拉断等意外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外护层采用阻燃材质,有效进行阻燃;1x10+10电缆的抗拉强度由改进前最大4kN提高到了最大11kN;电缆跨度由之前的60米增加到了120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合声电缆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合声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09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