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LED灯的感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11249.6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2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蒋宙;杨鹏;肖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世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0 | 分类号: | H05B4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led 感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LED灯的感应器,其包括感应器电路,所述感应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整流桥堆电路、稳压输出电路、双组继电器、红外接收电路、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所述降压电路通过整流桥堆电路与稳压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稳压输出电路分别与双组继电器、红外接收电路、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与双组继电器连接,所述双组继电器与LED灯的火线、零线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双组控制方案,可以同时火线零线一起控制,一起关断,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可以进一步通过与遥控器连接,调时间和照度等参数,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器,尤其涉及一种控制LED灯的感应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人体感应灯只控制火线和零线其中一条,在实际运用中不好分辨控制在火线还是零线,取决于市电接线,当这种控制器用在非隔离和线性高压的Ⅰ类灯具时,会出现感应器的开关控制在零线上时,灯具实际火线的电还是存在,Ⅰ类灯具是要接地线的,接地的话就会出现火线对地线有轻微漏电,使的灯具在感应关断时为还有微亮存在,并没起到很好的关断作用,并当人去接触时可能会触电。而且传统的感应器,调时间和照度等参数时是在灯上的感应器后面进行手动调节,当灯装上后就不好调节了,如果要调的话必须把灯拿下来,或找工具够着灯再调,调节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LED灯的感应器,可以同时火线零线一起控制,一起关断。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控制LED灯的感应器,其包括感应器电路,所述感应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整流桥堆电路、稳压输出电路、双组继电器、红外接收电路、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所述降压电路通过整流桥堆电路与稳压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稳压输出电路分别与双组继电器、红外接收电路、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与双组继电器连接,所述双组继电器与LED灯的火线、零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接收电路与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连接。
采用此技术方案,对火线零线一起控制,一起关断,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火线对地线有轻微漏电的问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LED灯的感应器包括防浪涌电路,所述防浪涌电路并联在降压电路的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压敏电阻MOV1,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BB,所述压敏电阻MOV1与电阻R1连接,所述电阻R1与电容CBB串联,所述电阻R2并联在电容CBB的两端,所述电容CBB与整流桥堆电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压输出电路包括22V稳压输出端、5V稳压输出端和3V稳压输出端,所述22V稳压输出端与双组继电器连接,所述5V稳压输出端与红外接收电路连接,所述3V稳压输出端与PIR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压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3、二极管ZD1、二极管ZD2、电容C1、电容C2、稳压管U1、稳压管U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整流桥堆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ZD1的负极、二极管ZD2的负极、电容C1的正极、稳压管U1的IN引脚、双组继电器K1连接,所述双组继电器K1的两端并联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ZD1的正极、二极管ZD2的正极、电容C1的负极、稳压管U1的GND引脚与整流桥堆电路连接接地,所述稳压管U1的OUT引脚输出5V电压;所述稳压管U1的OUT引脚与红外接收电路连接供电;
所述稳压管U1的OUT引脚与稳压管U3连接,所述稳压管U3输出3V电压;所述稳压管U3与PIR红外人体热释接收电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稳压管U1为7805稳压管。所述稳压管U3为7130稳压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世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世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12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