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备竹沥颗粒的造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13742.1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骆俊清;魏安那;周荣波;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竹沥 颗粒 造粒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竹沥颗粒的造粒机,属于竹沥颗粒生产加工领域,一种用于制备竹沥颗粒的造粒机,包括造粒机本体和用于固定造粒机本体的L形支撑架,L形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造粒机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造粒机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斗,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送通道和第二传送通道,第一传送通道内固定插设有暖风管,暖风管的侧壁上缠绕有传送管,传送管的上端通过进料管与出料斗的底端相连接,第二传送通道固定连接在第一传送通道的下方,可以实现造粒机在出料过程中实现干燥以及后续的降温冷却,提高了造粒机的出料收集效率,无需再加设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简化加工程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沥颗粒生产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竹沥颗粒的造粒机。
背景技术
竹沥颗粒为纯中药固体制剂,竹沥颗粒为纯中药固体制剂,规避了苯甲酸钠、山梨酯等防腐剂的副作用,安全性佳,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竹沥颗粒在制备过程中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通过造粒机制作成比较小的颗粒状。
现有技术中的造粒机经过造粒后,出料口通常通过传送结构将颗粒传送至桶或其他容器内进行收集,然后再将成品搬运至干燥设备进行干燥,操作程序较为繁琐,往往不利于实现造粒的高效性。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制备竹沥颗粒的造粒机在传送过程中实现干燥并冷却,来提高造粒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竹沥颗粒的造粒机,可以实现造粒机在出料过程中实现干燥以及后续的降温冷却,提高了造粒机的出料收集效率,无需再加设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简化加工程序。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备竹沥颗粒的造粒机,包括造粒机本体和用于固定造粒机本体的 L形支撑架,所述L形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造粒机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造粒机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斗,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送通道和第二传送通道,所述第一传送通道内固定插设有暖风管,所述暖风管的侧壁上缠绕有传送管,所述传送管的上端通过进料管与出料斗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通道固定连接在第一传送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二传送通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U形出料板,所述传送管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一传送通道和第二传送通道并与U形出料板的上端侧壁相连通,所述传送管位于第二传送通道内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引风机,可以实现造粒机在出料过程中实现干燥以及后续的降温冷却,提高了造粒机的出料收集效率,无需再加设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简化加工程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通道与第二传送通道的底端均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撑座上端,且第一传送通道与第二传送通道均向下倾斜设置,倾斜向下设置更有利于出料的通畅性,避免竹沥颗粒堵塞在传送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撑架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暖风机,所述暖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暖风管的顶端相连通,暖风机对暖风管提供热源,暖风机供热便于调节供热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通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热板,所述暖风管的底端与隔热板相抵,隔热板对第二传送通道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有效避免第二传送通道受到高温影响,且第一传送通道以及暖风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位置对应的通气孔,通气孔的设置有利于将暖风管内的热量适当散发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送通道为中空矩形结构,所述U形出料板的下端贯穿第二传送通道并延伸向外,且U形出料板的内底部为弧形结构,扩大竹沥颗粒出料的面积,有利于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U形出料板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板,且散热板与第二传送通道的内底部相固定连接,进一步起到降温散热作用。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3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