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沼气发电的气体收集供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15128.9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9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杰;赵逸勋;董也;占建荷;陈祖岳;潘海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子岭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C10L3/08;B01D53/18;B01D46/00;F02B43/10;F02B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沼气 发电 气体 收集 供给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沼气发电的气体收集供给系统,包括缓冲罐、增压撬、喷淋塔、甲烷生成装置、沼气预处理系统和若干发电机组,沼气预处理系统和若干发电机组为撬装一体式结构,沼气通过缓冲罐和增压撬后进入喷淋塔,经喷淋塔内循环水吸收处理后的净化沼气输入沼气预处理系统,所述循环水通过甲烷生成装置处理后生成的甲烷气体输入沼气预处理系统,经甲烷生成装置处理后的净化循环水回流入喷淋塔循环使用。其能够有效利用沼气中含有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高效收集沼气供给发电机组发电,提高发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沼气发电的气体收集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清洁、对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开发利用己经成为21世纪解决化石能源造成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沼气分离提纯获得的甲烷。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是人类开发利用沼气的一个主要手段。然而,在我国沼气发展历程中,总体上存在重推广轻科研倾向,致使沼气技术和工艺设备技术发展缓慢,沼气发展潜力难以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利用仍然受到巨大限制,其经济潜力开发率不到1%,生态潜力开发率也仅在4%左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对沼气的潜力开发利用受到世界普遍关注。垃圾填埋沼气的回收利用是一项经济可行且对环境有益的技术,通过提升沼气收集率,增加发电机组,提升发电量,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发电效益。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由50%-80%甲烷、20%-40%二氧化碳、0%-5%氮气、小于1%的氢气、小于0.4%的氧气与0.1%-3%硫化氢等气体组成。沼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虽然少,但是它对沼气发电机组的影响却非常大,当硫化氢的含量超过0.1%而不经过处理直接进入发动机燃烧,则硫化物将严重腐蚀发动机零部件。目前,针对沼气的脱硫处理一般采用喷淋塔内通过循环水吸收二氧化碳、硫化物,没有被循环水吸收的净化后沼气用于收集供给发电机组,吸收处理过的循环水经气液分离后,残余气体再通过具有活性炭等吸附剂的脱硫设备吸附硫化物后排入大气。然而,活性炭吸附剂的废弃更换不但带来成本提升,而且使得活性炭吸附剂吸附的硫化物没有被有效利用,残余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被直排入大气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沼气发电的气体收集供给系统,其能够有效利用沼气中含有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高效收集沼气供给发电机组发电,提高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基于沼气发电的气体收集供给系统,包括缓冲罐、增压撬、喷淋塔、甲烷生成装置、沼气预处理系统和若干发电机组,沼气预处理系统和若干发电机组为撬装一体式结构,沼气通过缓冲罐和增压撬后进入喷淋塔,经喷淋塔内循环水吸收处理后的净化沼气输入沼气预处理系统,所述循环水通过甲烷生成装置处理后生成的甲烷气体输入沼气预处理系统,经甲烷生成装置处理后的净化循环水回流入喷淋塔循环使用。
作为优选,增压撬包括若干组并列设置的增压风机,每组增压风机的输入端设置气液分离器和散热器,增压撬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压力表。
作为优选,沼气预处理系统包括沼气脱水装置、增压风机、风冷散热器和精密过滤器。
作为优选,增压风机为罗茨风机。
作为优选,精密过滤器包括过滤粒径10μm的一级过滤器和过滤粒径3μm的二级过滤器。
作为优选,喷淋塔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水槽、风腔、喷淋机构和水气分离机构。
作为优选,各个发电机组呈并列式排布并与沼气预处理系统的输出管路形成汇流连接。
作为优选,沼气预处理系统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启动切断阀、阻火器和手动切断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子岭发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子岭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5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