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17398.3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6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喻小辉;劳冰峰;朱冬;易重庆;程国;高权;张梅;张晓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C02F1/52;C02F9/02;B01D21/00;B01D21/01;B01D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罐,其底部设置有排污口;位于净化罐内部的隔板絮凝仓,其具有用于通入污水和混凝剂的开口,内部具有供污水絮凝反应的空间,隔板絮凝仓下方设置有出口;环状滤水体,其外壁与所述净化罐内壁贴合且设置有排水口连通至净化罐外部,所述环状滤水体的内壁具有连续锯齿型的入水口,且设置有过滤网将入水口覆盖,所述环状滤水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缓冲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日趋严格,环保执法力度日益加大以及民众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参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各单位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施工方是施工生产第一线的施工单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更加严峻。施工现场最大的环保问题是施工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严重,黄泥水的排放尤甚;施工污水的最初来源为自来水,自来水用于施工作业后形成施工污水。自来水的成本较高,如能将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循坏利用,将能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又节约项目成本。
污水中的主要成分是黏土、粉砂、以及细砂,目前施工单位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将污水经过简单的自然沉淀后排放,这种方法需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沉淀,效率低下,且沉淀后的水难以达到排放要求。也有通过化学方法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即通过在污水中添加混凝液使水中的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凝聚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这种技术存在絮凝体过滤效果不好和成本高等较为严重的问题。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过滤效果好,成本低并能产生理想经济效益的污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给污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低成本进行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成本低并能产生理想经济效益的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净化罐,其底部设置有排污口;位于净化罐内部的隔板絮凝仓,其具有用于通入污水和混凝剂的开口,内部具有供污水絮凝反应的空间,隔板絮凝仓下方设置有出口;环状滤水体,其外壁与所述净化罐内壁贴合且设置有排水口连通至净化罐外部,所述环状滤水体的内壁具有连续锯齿型的入水口,且设置有过滤网将入水口覆盖,所述环状滤水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缓冲空间。污水被抽取至隔板絮凝仓中与混凝液絮凝,经过与隔板絮凝仓的冲撞,污水中的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凝聚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与水体分离,从隔板絮凝仓下方的出口排至净化罐中,絮凝体下沉而水体在上,当水体的水位高于环状滤水体第二侧壁时,经环状滤水体第二侧壁流入滤水体中,再由排水口排出净化罐的外部,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所述环状滤水体的内壁具有连续锯齿型的入水口,方便将滤网覆盖在入水口以对水体进一步过滤;避免了滤网容易随着水流的流动而飘起来、滤网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
优选的是,所述污水池通过水泵和钢管连接至所述隔板絮凝仓;所述污水池中还设有第一搅拌电机,通过第一搅拌机将污水和助凝液搅拌均匀,以便污水中的胶体物质凝结。
优选的是,所述隔板絮凝仓为上、下开口的漏斗状结构,所述隔板絮凝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横向的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隔板絮凝仓的内壁边沿设置,所述隔板为不封闭的环状,且相邻隔板的不封闭口不处于同一位置。污水与混凝液在隔板的阻隔下流速递减,且沿着隔板流动的流速递减,使得污水中的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有足够的时间絮凝以将水体和絮凝体分离。污水与混凝液在隔板的阻隔下流速递减,且沿着隔板流动的流速递减,使得污水中的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有足够的时间凝聚以分离出净水和沉淀物质。并且在隔板的阻隔作用下,可以避免水流从隔板絮凝仓直接冲向净化罐的底部而导致原本沉降在净化罐底部的絮凝体被扬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7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颈椎按摩器
- 下一篇:实体肿瘤对数杀灭与治愈定量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