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桥梁跨中应变测量跨中挠度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27462.6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0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鹏;卢梦楠;关云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B7/16 |
代理公司: | 35200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素斌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传感器 解调仪 桥梁 跨中挠度 检测技术领域 动态挠度 桥梁挠度 应变测量 桥墩 测量 应用 | ||
一种基于桥梁跨中应变测量跨中挠度的系统,涉及桥梁挠度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应变传感器和应变解调仪,所述应变传感器安装于桥梁跨中的底部,所述应变解调仪连接应变传感器,应变解调仪安装于桥墩或地面上,可简便快捷获得桥梁跨中挠度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桥梁跨中静态和动态挠度的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挠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桥梁跨中应变测量跨中挠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桥梁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安全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人身安全。其中桥梁的挠度数据对于桥梁结构的健康评估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挠度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桥梁在温度、外部荷载、风力等因素作用下的竖直方向位移情况,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应力损失等方面也起到重要预测作用,是反映桥梁基本特性的一个关键参数[1]。
目前,测量桥梁挠度在工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全站仪法[2]:此法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在桥梁待测位置放置棱镜,通过测量桥梁在加载前后棱镜和全站仪之间的高度角的变化来计算挠度值,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价格高昂的全站仪,且天气条件恶劣、或反射棱镜与接收端距离较远时,无法保证挠度的测量范围和精度;(2)倾角仪法[3]:此法是在桥梁底部各个部位布置倾角仪,当桥梁发生形变时通过各个部位采集到的倾角数据构建整座桥梁的倾角变化曲线,从而得到桥梁的挠度变化曲线,这种方法需要在桥上布置多个高精度倾角仪,工程实施困难、当桥梁倾角较小时也较难得到精度较高的结果;(3)连通管道法[4]:此法选择桥梁两边桥墩为测量基准点,默认基准点高度不随桥梁挠度变化而变化,然后在两个基准点之间每隔一定距离铺设管道,通过测量液面高低的变化得到桥梁挠度数值,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测量桥梁的静挠度,无法测量桥梁动挠度;另外,系统安装比较复杂,需要长期监测时,连通管中的液体很难保证没有减少,维护工作量大;(4)百分表法[5]:此法利用齿轮转动将桥梁的位移信号进行放大,同时将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转变为指针的角度旋转,以此来测量桥梁挠度,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人工读数,存在一定误差,且只能测量桥梁的静态挠度变化,另外,在很多应用场景无法通过支架安装测量仪器,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5)GPS定位法[6]:此法是将多部GPS定位器安装在桥梁各个部位上,再设置一部GPS定位器在固定基点上作为参考坐标,根据GPS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定位信息建立桥梁的三维坐标,求其挠度变化,这种方法存在精度有限、响应时间较慢、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样,无法得到高精度的动态挠度;(6)光电图像法[7]:此法通过将半导体激光器安装在桥梁待测位置,然后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不发生沉降的地面或桥墩上,通过检测激光器发出的光斑在图采集装置标靶上的移动来测量桥梁挠度,此方法在桥梁跨度较小时可以得到较高精度,但当测量距离比较远,环境气候较差时,测量精度也很难保证。
除了以上比较常规的测量方法,近年也有关于采用分布式长标距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测量桥梁挠度的报道[8]。但为得到桥梁挠度,该方法需要在两个桥墩之间的上、下桥面每隔一定距离安装多个长标距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通过比较复杂的计算公式才可获得桥梁挠度,该方法也存在安装和计算复杂、成本较高、传感器可靠性和测量精度较难保证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桥梁跨中应变测量跨中挠度的系统,通过监测在桥梁跨中集中荷载条件下跨中应变的方法,可实时在线监测桥梁跨中的挠度变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桥梁跨中应变测量跨中挠度的系统,包括应变传感器和应变解调仪,所述应变传感器安装于桥梁跨中的底部,所述应变解调仪连接应变传感器,应变解调仪安装于桥墩或地面上。
所述应变传感器可采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或电类应变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应变传感器采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所述应变解调仪采用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与光纤光栅解调仪通过光纤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7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验生化分析仪码盘中心偏移的装置
- 下一篇:非接触式钥匙齿形学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