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绝缘层挤塑生产线的节水型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0267.9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1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范瑾;李亮;李世欣;徐成斌;赵树磊;张鹏飞;吴金;王影;何军涛;肖吕清;汪晓勇;吉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14;B29C48/8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38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绝缘 层挤塑 生产线 节水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电缆绝缘层挤塑生产线的节水型冷却装置,其包括,安装壳体、挤出机、风扇、雾化喷头、循环冷却机构,所述的挤出机安装于安装壳体上,所述的风扇、雾化喷头、循环冷却机构安装于安装壳体上,沿着电缆线的输送方向,风扇、雾化喷头、循环冷却机构依次布置,所述的循环冷却机构包括蓄水箱、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排水壳体、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所述的蓄水箱设置于电缆绝缘层的正下方,风扇能够对电缆绝缘层进行初次降温,接着雾化喷头对电缆绝缘层进行雾化喷淋降温,最后经循环冷却机构对电缆绝缘层进行降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绝缘层挤塑生产线的节水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线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电缆线进行绝缘包覆,绝缘层在对电缆线进行绝缘包覆的过程中,由于绝缘层起初为熔融状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挤压,使其能够粘附于电缆线的圆周方向,对绝缘层进行挤压后,绝缘层表面的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对绝缘层进行降温处理,对绝缘层降温时一般用冷却水,但是如果直接用水流对绝缘层进行冲击,容易造成绝缘层受损,还有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水源的节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电缆绝缘层挤塑生产线的节水型冷却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缆绝缘层挤塑生产线的节水型冷却装置,其包括:
安装壳体、挤出机、风扇、雾化喷头、循环冷却机构,所述的挤出机安装于安装壳体上,所述的风扇、雾化喷头、循环冷却机构安装于安装壳体上,沿着电缆线的输送方向,风扇、雾化喷头、循环冷却机构依次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循环冷却机构包括蓄水箱、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排水壳体、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所述的蓄水箱设置于电缆绝缘层的正下方,所述的电机安装于电缆绝缘层的上方,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并且垂直于电缆的输送方向,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同轴固定套接于转轴外,所述的第一传动带环绕设置于第一传动轮外、第二传动带环绕设置于第二传动轮外,所述的排水壳体套接于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内,所述的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与排水壳体的壁部之间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设置有若干个且均匀环绕设置于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的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排水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槽口,排水壳体的侧壁处连通有进水管,上述的蓄水箱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与进水管相接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喷淋头设置于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之间,所述的喷淋头与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的内环面上均匀设置有卡块,所述的喷淋头上也设置有卡块,喷淋头上的卡块与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的内环面上的卡块卡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排水壳体底部的槽口处匹配设置有漏水板,漏水板上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喷淋头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通水的通水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的进步以及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风扇能够对电缆绝缘层进行初次降温,接着雾化喷头对电缆绝缘层进行雾化喷淋降温,最后经循环冷却机构对电缆绝缘层进行降温,由于电缆绝缘层刚挤出时的温度较高且呈胶状,因此,风扇对电缆绝缘层进行吹风降温时,能够避免电缆绝缘层受到损害,接着雾化喷头对电缆绝缘层进行雾化喷淋降温,雾化喷淋能够减小对电缆绝缘层的冲击,从而避免了电缆绝缘层受损,最后,当电缆绝缘层固化后,电缆绝缘层经循环冷却机构进行降温,电缆绝缘层经多次降温后从而达到最佳冷却效果,循环冷却机构能够充分利用水源,从而节约用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0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粪便再生循环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波纹管用铰链式机械连接卡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