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1259.6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7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庭;曾建平;董宝顺;郑南;朱少华;赵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4 | 分类号: | E21D11/14;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管棚结构,包括管棚钢管、焊接在钢管外侧的钢筋束及加劲箍,所述管棚钢管的管壁四周设有若干注浆孔。本实用新型至少有以下效果:(1)在管棚钢管上开设注浆孔,可通过灌浆与管棚周边岩体结合为一体,提高管棚周边岩体的强度。(2)在管棚外侧加设了钢筋束,既能利用钢筋外侧月牙肋与周边岩体有效粘结,又能加固导管,使管棚结构能够有效支撑上部岩体,从而大大提高了管棚结构与周边岩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减小了施工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隧道和地下工程的超前支护,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管棚结构。
背景技术
管棚是隧洞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的一种超前支护结构,尤其是涉及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工程和浅埋暗挖的地下工程。
在隧道和地下工程中,管棚支护通常沿开挖轮廓周边,以一定的间距环向布设。管棚结构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注浆加固围岩,在开挖轮廓周边形成拱效应;二是一定数量的钢管形成类似“简支梁”支撑结构,传递围岩压力。
现有的管棚结构通常采用一定管径的无缝钢管,同时沿管壁四周布置一定孔径的注浆孔。现有的管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钢管外壁光滑,无法与周边岩体有效粘结;二是钢管的管壁较薄,钢管的整体强度不够,无法有效的支撑上部岩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管棚结构,既能与周边岩体有效粘结,又能有一定强度支撑上部岩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管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棚钢管、焊接在钢管外侧的钢筋束及加劲箍,所述管棚钢管的管壁四周设有若干注浆孔。
所述注浆孔呈梅花形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的孔径为6~20mm,所述注浆孔的间距为15~50cm。
所述管棚钢管外径为79~159mm,壁厚为6~10mm,每节长度为3~6m。进一步的,每节管棚钢管之间可通过焊接进行连接,首节管棚钢管前端呈尖锥状,末节钢管后端3m范围内不设注浆孔。
所述钢筋束由3根或多根Φ16~Φ32钢筋组成,所述钢筋束焊接于所述钢管外壁。进一步的,所述每节钢管外侧的的钢筋束可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所述的加劲箍由单根Φ6~Φ10钢筋组成,所述加劲箍焊接于所述钢筋束外侧,所述加劲箍的间距为0.5~2.5m。
本实用新型至少有以下效果:
(1)在管棚钢管上开设注浆孔,可通过灌浆与管棚周边岩体结合为一体,提高管棚周边岩体的强度。
(2)在管棚外侧加设了钢筋束,既能利用钢筋外侧月牙肋与周边岩体有效粘结,又能加固导管,使管棚结构能够有效支撑上部岩体,从而大大提高了管棚结构与周边岩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减小了施工安全隐患。
以上说明为本实用新型的概述,以下以具体实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管棚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管棚支护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以下实施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棚支护结构,包括管棚钢管1、焊接在钢管外侧的钢筋束2及加劲箍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1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