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寻穴针灸笔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3415.2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2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超然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陈润明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针灸 | ||
自动寻穴针灸笔,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寻找穴位、定位准确、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自动寻穴针灸笔。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屏固定在主机上,治疗带和针灸笔的输入端分别于主机的输出端连接;主机包括壳体、调节按钮、开关和控制电路,调节按钮固定在壳体上,开关固定在壳体侧壁上,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电子针灸时自动寻找穴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寻穴针灸笔。
背景技术
在中医穴位针灸领域只有专门从事针灸的医生能够正确的找到穴位,而非专业人士即使是通过参考穴位图也不能准确的找到穴位进行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此后不久,法国著名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在助手的协助下,应用测定皮肤电阻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并确定穴位电阻只有它周围皮肤电阻的一半。在尸体上进行的测量也获得同样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有关穴位电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看,会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
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寻找穴位、定位准确、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自动寻穴针灸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蹲起辅助装置不能自动寻找穴位、不方便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寻找穴位、定位准确、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自动寻穴针灸笔。。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寻穴针灸笔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寻穴针灸笔,它包括主机、显示屏、治疗带和针灸笔,所述显示屏固定在主机上,所述治疗带和针灸笔的输入端分别于主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机包括壳体、调节按钮、开关和控制电路,所述调节按钮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开关固定在壳体侧壁上,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存储模块、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电源模块、加热指示灯、脉冲指示灯、升压脉冲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调节按钮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显示屏和存储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设置在电源模块与控制器之间,所述加热指示灯和脉冲指示灯的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加热指示灯的输出端与加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固定在治疗带内,所述脉冲指示灯的输出端与升压脉冲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升压脉冲模块的输出端与针灸笔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治疗带包括加热袋、伸缩带和卡扣,所述加热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均固定在加热袋内,所述伸缩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加热袋的两端,所述卡扣设置在伸缩带的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针灸笔包括阳极外壳、绝缘外壳、阴极外壳和笔头,所述阳极外壳连接在绝缘外壳后端,所述阴极外壳固定在绝缘外壳前端,所述笔头固定在阴极外壳前端,所述升压脉冲模块的输出端穿过阳极外壳和绝缘外壳内部与阴极外壳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按钮包括温度设定键、时间设定键、电子针灸强度键、电子针灸速度键和紧急停止键。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寻穴针灸笔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超然,未经张超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34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外开通风门
- 下一篇:一种心电电极片黏贴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