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7443.1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0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乔帅;谭文芳;杨松涛;廖安忠;宋伟;李明;冯俊彦;张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61006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薯 栽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涉及农用器具技术领域,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上端设置有入苗口,且外管的一侧设置有握把,所述外管的一侧位于握把的下方设置有转板,且外管的中段位置处套接有套筒,所述外管的下端设置有栽插头,且外管的一侧位于套筒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踩板,所述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凸块。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栽插头,能够通过栽插头插入土壤中制造孔洞,替代了传统种植时用锄头,耗费时间,浪费人力,设置有踩板能够方便使用脚力使得插头快速进入土壤,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方便,设置有凸块,能够在甘薯苗通过外管内部的时候能够起到缓冲减速的效果,避免因甘薯苗落地速度过快,造成的薯苗折断,提高了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
背景技术
甘薯的任何部位,如根茎叶都能单独生根发芽。在甘薯生产中,通常应用块根、藤蔓进行无性繁殖。将薯块、藤蔓在适宜的光温水肥气等外界环境条件下培育,它们上面的某些细胞发育成幼芽,再成长为薯苗,经过剪插在田间,单独生长成为一个新植株。
在生产实践中,能用于甘薯栽插的设备较少且基本需要分为多个步骤进行栽插,耗费时间浪费人力,很多栽插设备会在栽插过程中因为缺乏对薯苗的保护,从而降低薯苗的生存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上端设置有入苗口,且外管的一侧设置有握把,所述外管的一侧位于握把的下方设置有转板,且外管的中段位置处套接有套筒,所述外管的下端设置有栽插头,且外管的一侧位于套筒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踩板,所述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套筒与栽插头通过拉杆连接,且套筒与转板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握把与转板之间设置有弹簧,且握把的下方位于弹簧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握把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栽插头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方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且固定座与外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拉杆转动相连,所述插板为一种立方氮化硼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转板转动连接,且连接杆的下端与套筒转动连接,所述套筒与外管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的一端贯穿转板,且滑杆贯穿转板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滑杆共设置有两个,所述转板的表面与滑杆相连的位置处开设有与其直径相适配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块均匀设置于外管的内侧,所述踩板通过固定脚固定于外管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栽插头,能够通过栽插头插入土壤中制造孔洞,替代了传统种植时用锄头,耗费时间,浪费人力,设置有踩板能够方便使用脚力使得插头快速进入土壤,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方便,设置有凸块,能够在甘薯苗通过外管内部的时候能够起到缓冲减速的效果,避免因甘薯苗落地速度过快,造成的薯苗折断,提高了存活率,一体化操作程序,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甘薯苗栽插装置中栽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7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联网化农业植被培养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度阀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