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播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8357.2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0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谷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孙承尧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播种 | ||
一种播种器,包括:中空的主体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储存部及握持部,主体部包括插入土壤的第一端和位于第一端相对侧的第二端,储存部连通第二端,握持部安装于第二端且邻近储存部,播种器包括安装于主体部内且邻近握持部的上闭合件和下闭合件,上闭合件、下闭合件与主体部形成贮存空间,且上闭合件和下闭合件用于打开或闭合贮存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体部内设置上闭合件和下闭合件,有效控制种子下漏的数量,节省资源且提高种子的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和林业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播种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播种方式包括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机械播种适合于地势平坦且大范围播种的地域;而人工播种适合于地形复杂,难以机械化的地域。机械播种速度快,效率高;而人工播种则操作灵活,适用性广。
现有的人工播种一般采用直播种植,即将经过精选的种子直接播种到整好地、开好穴的植坑中。但由于需要提前人工整地或开穴,且播种过程中播种者需要不断手动弯腰放种,工作效率低且不利于播种者的身体健康。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播种器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完好无损的采收芒果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效率高的播种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播种器,包括:中空的主体部、连接于主体部的储存部及握持部,主体部包括插入土壤的第一端和位于第一端相对侧的第二端,储存部连通第二端,握持部安装于第二端且邻近储存部,播种器包括安装于主体部内且邻近握持部的上闭合件和下闭合件,上闭合件、下闭合件与主体部形成贮存空间,且上闭合件和下闭合件用于打开或闭合贮存空间。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主体部的第一端呈锥形,且该第一端的表面设置有涂层。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储存部呈漏斗状。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握持部包括设置于主体部两侧的双握持部,且握持部设置于储存部和贮存空间之间。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上闭合件和下闭合件突出于主体部一侧,播种前,打开上闭合件,使种子进入贮存空间,并闭合上闭合件,播种时,打开下闭合件,使种子经由主体部掉落至土壤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贮存空间内容纳两粒种子。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播种器还包括安装于主体部上的脚踏部,脚踏部包括基本垂直于主体部的连接部分和倾斜于连接部分的踏板。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主体部的第一端设置有深度标识。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深度标识显示为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主体部内设置上闭合件和下闭合件,且贮存空间内容纳两粒种子,有效控制种子下漏的数量,节省资源且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将主体部的第一端设置为锥形,且第一端的表面设置涂层,提高播种器的播种效率及使用寿命;设置脚踏部,播种者的手部不再需要施加很大的力,即可将播种器顺利插入至土壤中,工作效率高;并在主体部上设置深度标识,有效控制播种器的播种深度,提高种子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播种器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播种器的播种开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未经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8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履带底盘张紧弹簧导向结构
- 下一篇:一种低温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