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1548.4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4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冯艳忠;何流琴;冯哲;李凤兰;吴建;杨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凤兰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26;C12M1/12;C12M1/04;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郭红燕 |
地址: |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菌 培养 系统 | ||
1.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竖立地安装于基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包括外壳、保温层、温度调节构件以及内胆,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罐体的最外侧,所述保温层和所述温度调节构件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之间,所述内胆限定用于培养厌氧菌的空间,
所述罐体设置有能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接口,用于向所述罐体引入进行厌氧菌培养所需的物料、向外部排放排出物和/或连接外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构件是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环绕所述内胆侧部而设置的螺旋状温度调节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构件通过调温液输入管道和调温液输出管道与外部的调温液储存容器相连接形成调温液循环流动回路,所述调温液输入管道连接有管道泵,所述管道泵用于驱动调温液从所述调温液储存容器经由所述调温液输入管道流入到所述温度调节构件,再经由所述调温液输出管道流回到所述调温液储存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罐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管道,在所述内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管道和圆环管道,
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部连接到所述圆环管道,所述圆环管道与所述内胆的底部之间有间隔,所述圆环管道上设置有朝着所述内胆底部开口的多个孔口,
所述罐体的底部下方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的底部与所述内胆连通,另一端具有形成排液口的开口,所述第一管道在所述第三管道的两个端部之间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所述圆环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管道构造成能形成液体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不锈钢泵,所述不锈钢泵用于驱动液体从第一管道依次向所述第二管道、所述圆环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管道的方向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位于所述不锈钢泵下游的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构造成贯穿所述罐体的侧壁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支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支路管道与所述内胆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位于所述不锈钢泵上游的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构造成能连接到外部的液体容器并通过所述不锈钢泵驱动所述液体容器中的液体沿所述支路管道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中。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到电热蒸汽发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顶部的人孔/投料口、营养物质输入口、进水口、进气口、空气排出口和废气排出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底部的物料排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排出口与真空泵相连接,在所述空气排出口与所述真空泵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是聚酯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凤兰,未经李凤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15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