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及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2073.0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2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东;钟小剑;杨智杰;林成芳;刘小飞;熊德成;胥超;陈光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通量 监测 系统 不同 土层 等压 扫描 转接 | ||
1.一种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包括CO2通量检测仪、检测输气管、气体回流管、外套管、内套管以及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长度比外套管短,所述内套管的上端连接在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的第三管接头上;所述外套管自下而上套接在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的外套管套接部上,外套管的上端部嵌入上凹的圆形沉槽内,所述上凹的圆形沉槽设在柱状接头本体的上下部交界处,所述外套管的下端植入土壤中的监测点位;所述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的第二管接头经检测输气管来连接至CO2通量检测仪的检测气进气口,所述CO2通量检测仪的检测器出气口经气体回流管连接至第一管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包括柱状接头本体,所述柱状接头本体的下部为外套管套接部,所述外套管套接部的外周设有至少一道的密封圈,所述柱状接头本体内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气道和竖向气道,所述横向气道的出入口位于柱状接头本体的左侧,所述横向气道的内端与竖向气道的上端相互接通,所述竖向气道的出入口位于外套管套接部下端面左侧;所述第二气道为上下直通的竖向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上端出入口位于柱状接头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二气道的下端出入口位于外套管套接部的下端面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接头本体为圆柱形体,且其上部的外径大于其下部外套管套接部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柱状接头本体的上下部交界处设置有上凹的圆形沉槽,使用时外套管的上端部可以嵌入所述上凹的圆形沉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柱状接头本体左侧的横向气道的出入口上安装有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二气道的上下端出入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管接头和第三管接头。
6.一种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包括柱状接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接头本体的下部为外套管套接部,所述外套管套接部的外周设有至少一道的密封圈,所述柱状接头本体内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气道和竖向气道,所述横向气道的出入口位于柱状接头本体的左侧,所述横向气道的内端与竖向气道的上端相互接通,所述竖向气道的出入口位于外套管套接部下端面左侧;所述第二气道为上下直通的竖向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上端出入口位于柱状接头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二气道的下端出入口位于外套管套接部的下端面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接头本体为圆柱形体,且其上部的外径大于其下部外套管套接部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柱状接头本体的上下部交界处设置有上凹的圆形沉槽,使用时外套管的上端部可以嵌入所述上凹的圆形沉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同土层等压扫描转接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柱状接头本体左侧的横向气道的出入口上安装有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二气道的上下端出入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管接头和第三管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未经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20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壤碳通量监测罩体的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生态养殖充气浮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