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2480.1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4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廷;王松;王万静;丁叁叁;田爱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14 | 分类号: | B61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丁曼曼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底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包括复材梁组件及设于所述复材梁组件外侧的蒙皮;其中,所述复材梁组件为闭口结构,所述蒙皮为碳纤维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所述蒙皮为碳纤维层,所述复材梁均为通长碳纤维复材梁,因此该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重量轻;2.相比拉挤一体成型的底架边梁,该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少,成本低;3.所述复材梁均为开口结构,成型工艺简单,可手动、可自动;4.该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的碳纤维可以在各个方向铺设,各向力学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速度的不断提高,给轨道车辆带来了阻力大、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轨道车辆需要满足轻量化的要求。而底架边梁作为轨道车辆的车体主承载部件,需要在轻量化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各向力学性能。
但是现有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底架边梁为拉挤一体成型结构,制造设备、工艺复杂,且大部分碳纤维只能沿纵向分布,刚度较弱。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制造工艺简单,又能保证底架边梁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碳纤维丝分布的底架边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该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制造工艺简单,且综合力学性能优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包括复材梁组件及设于所述复材梁组件外侧的蒙皮;其中,
所述复材梁组件为闭口结构,所述蒙皮为碳纤维层。
可选地,所述复材梁组件包括多个相匹配的复材梁,所述多个相匹配的复材梁相互插接粘接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复材梁均为开口结构。
可选地,所述复材梁均为通长碳纤维复材梁。
可选地,该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上铆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有安装滑槽。
可选地,所述复材梁组件包括第一复材梁、第二复材梁、第三复材梁、第四复材梁及第五复材梁;其中,
所述第一复材梁、第二复材梁、第三复材梁、第四复材梁及所述第五复材梁均为开口结构;
所述第一复材梁、第二复材梁、第三复材梁、第四复材梁及所述第五复材梁相互插接粘接为枪型闭口结构。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铆接于所述第三复材梁上。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蒙皮为碳纤维层,所述复材梁均为通长碳纤维复材梁,因此该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重量轻;
2.相比拉挤一体成型的底架边梁,该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少,成本低;
3.所述复材梁均为开口结构,成型工艺简单,可手动、可自动;
4.该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的碳纤维可以在各个方向铺设,各向力学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24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