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架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3746.4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5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姜子良;肖少坤;王建宏;李永江;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24 | 分类号: | B61F5/24;B61F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马德胜 |
地址: | 412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架 牵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架牵引装置,安装在转向架上,用于稳定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装置包括:中心销、中心销座、中心销套座、第一及第二牵引拉杆组成。中心销的上端安装于中心销座的安装孔中,中心销座的上部与车体连接,中心销套座套设于中心销的下端。第一及第二牵引拉杆组成的一端连接至中心销套座的侧部,第一及第二牵引拉杆组成的另一端连接至转向架构架的横梁上。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转向架牵引装置无法适应电传动地铁轨道工程车辆使用环境,以及结构复杂,无法满足车辆速度和最小曲线半径要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传动地铁工程车辆的转向架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车辆的走行部大部分都采用转向架形式,主要作用有:1.承受车架以上各部分的重量;2.保证必要的黏着;3.运行时使车辆有良好的平稳性和稳定性;4.保证车辆顺利通过曲线; 5.产生必要的制动力。而其中牵引装置作为连接转向架与车体的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有:1. 适应转向架相对车体的转动;2.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车辆正常运行时,牵引杆传递的作用力通常较小,弹性节点的变形量也较小。但是当车辆启动、制动或在一些特殊工况下时,牵引杆需要传递较大的冲击作用力,弹性节点所承受的冲击载荷较大,弹性节点的变形量也很大,由于轨道车辆起动、制动非常频繁,弹性节点使用工况十分恶劣。
转向架牵引装置的设计是使转向架能够更好地配合车身运动,并将牵引力以及制动力传送到车身,进而使得车辆正常行驶。由此可见,牵引装置的设计对车辆的运行质量有很大影响,而牵引装置在设计的时候受到的限制比较多,需要遵循多个条件的要求。总体而言牵引装置的设计需要尽量满足五个要求:可以平稳传送力、转向架对在车身的偏移量尽量小、牵引点尽量低、刚度强度达标以及结构不能太复杂。其中,对车辆运行性能影响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就是:结构形式以及布置方式,若想提高车辆的运行性能,事实上就是要尽量降低轴重转移。而车辆的轴重转移就是指在牵引工况下,产生了轴荷重的改变。产生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作用在车辆上的外力轮牵引力与车钩牵引力不在同一个作用面高度,这就导致产生了力矩,最终造成了前后转向架各轴的载荷不同。此外,因为在车辆起动时,以及上坡的过程中,车辆载荷量要比平路以及下坡时大很多,所以轴重轮或轴转移在车辆起动以及上坡时产生的影响更大。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以下技术方案与本发明申请相关:
该现有技术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于2011年09月30日申请,并于2012年04月 11日公开,公开号为CN102407860A的中国发明申请《铰接式转向架牵引装置》。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铰接式转向架牵引装置,包括与车体连接的铰接装置,两个车体通过铰接装置,铰接在同一个铰接式转向架上,铰接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第一支承板具有U型槽,第二支承板具有橡胶球关节,第二支承板通过橡胶球关节固定在第一支承板的U型槽中;与铰接装置配合的是一种中心销牵引装置。该发明提供的铰接式转向架牵引装置,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分别与不同车体连接,以实现两车体在同一个铰接式转向架上的连接;第二支承板通过橡胶球关节固定在第一支承板的U型槽中,由于橡胶球关节的作用,保证第二支承板与第一支承板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的横向移动,保证两车体之间有一定的横向移动、偏转、扭转。
现有技术描述的牵引装置专用于铰接式转向架车辆,其与车体连接部分采用铰接式结构,牵引拉杆的一端与牵引座上盖板相连,另一端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现有技术的牵引拉杆安装位置较低,横向液压减振器的安装位置过低,这将导致牵引点低,无法有效传递各牵引及制动力和降低轴重转移率。同时,现有技术描述的牵引装置无法适应电传动地铁轨道工程车辆使用环境,也无法适用于城市轻轨和国铁正线车辆的转向架,无法满足车辆速度120km/h,以及最小曲线半径145m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牵引装置,以解决现有转向架牵引装置无法适应电传动地铁轨道工程车辆使用环境,以及结构复杂,无法满足车辆速度和最小曲线半径要求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3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机构的动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土壤化学清洗修复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