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4119.2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2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玮;杨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玮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田雪姣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所述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椎间融合器本体包括:上层、聚氨酯缓冲层、中心层、下层、定位柱和限位槽,所述中心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均通过聚氨酯缓冲层与中心层复合连接,其中中心层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且上层和下层与中心层相对的面均开设有限位槽,定位柱贯穿聚氨酯缓冲层并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植骨孔,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植骨孔;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侧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具有安装稳定,下沉、移位情况发生几率较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颈肩痛及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正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椎体间进行椎体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方法之一。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各种各样的椎间融合器相继开发出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理想的椎间融合器要求能纠正脊柱畸形,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保持椎间隙的稳定,最重要的是促进骨融合。
目前的椎间融合器在使用时,其弹性缓冲效果不佳,影响植入位置的脊椎关节活动的灵活性,椎间融合器内部应力集中,容易出现造成下沉、移位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椎间融合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得安装稳定,下沉、移位情况发生几率较小的带有缓冲功能的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植骨孔、连接机构,椎间融合器本体包括:上层、聚氨酯缓冲层、中心层、下层、定位柱和限位槽,所述中心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均通过聚氨酯缓冲层与中心层复合连接,其中中心层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且上层和下层与中心层相对的面均开设有限位槽,定位柱贯穿聚氨酯缓冲层并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植骨孔;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钛合金侧板和凹槽,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内中心层的侧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和融合器枪的锁紧装置连接的钛合金侧板。
优选的,所述上层和下层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多个齿牙,多个齿牙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上层和下层的外表面从后向前平滑倾斜向内设置。
优选的,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一侧开口与椎间融合器本体前端面的边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显影丝孔,两个显影丝孔分别位于椎间融合器本体相对的两个边角处。
优选的,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后端面设有生理弧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在使用时,通过聚氨酯缓冲层使得本装置具有弹性缓冲的功能,保证脊椎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同时有效的降低融合器内部应力集中,进而造成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且通过限位槽对上层和下层的自由度进行限位,使得本装置的弹性缓冲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椎间融合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玮,未经张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41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泌尿外科用膀胱冲洗器
- 下一篇:一种道路用颗粒料筛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