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锅炉房的废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4843.5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5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二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程祥 |
地址: | 430019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锅炉房 利用 系统 | ||
一种用于锅炉房的废热利用系统,包括锅炉、连续排污膨胀器、板式换热器、锅炉烟气冷凝器、铸铁散热器、保温水箱、冷凝水泵、排污降温池;所述锅炉通过连续排污管连接连续排污膨胀器,连续排污膨胀器出口排污管分两路,一路与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口连接,另一路作为板式换热器旁通管,板式换热器一次侧出水管和旁通管一起接往排污降温池;连续排污膨胀器出口二次蒸汽管道接入除氧器加热除氧水;所述保温水箱出水管与冷凝水泵连接,冷凝水泵出水管一路接往锅炉烟气冷凝器、另一路接往板式换热器二次侧进水口,锅炉烟气冷凝器出水管接往保温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出水管与各铸铁散热器连接,铸铁散热器出水管接往保温水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锅炉房的废热利用系统,尤其适用于蒸汽锅炉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锅炉排污水系统中,炉水杂质(溶解盐类和泥渣)由给水带入炉内,在蒸发段蒸发部分杂质被蒸汽带走,大部分留在炉水中,使炉水含盐浓度不断提高,影响蒸汽品质,常设置连续排污膨胀器将锅筒水位附近含盐分高的水连续不断排出炉外,以使炉水盐分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同时回收部分二次蒸汽余热,大量的排污水直接排往排污降温池,废热利用率低,且为降低排污水温度,需要大量冷却水降温。而严寒寒冷地区锅炉房辅助用房冬季采暖还需再增加设置一套供热系统,热源采用高品质蒸汽或用电,锅炉房连续不断的排污废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热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锅炉房的废热利用系统,尤其适用于蒸汽锅炉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锅炉房的废热利用系统,包括锅炉、连续排污膨胀器、板式换热器、锅炉烟气冷凝器、铸铁散热器、保温水箱、冷凝水泵、排污降温池;所述锅炉通过连续排污管连接连续排污膨胀器,连续排污膨胀器出口排污管分两路,一路与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管连接,另一路作为板式换热器旁通管,板式换热器一次侧出水管和旁通管一起接往排污降温池;连续排污膨胀器出口二次蒸汽管道接入除氧器加热除氧水;所述保温水箱出水管与冷凝水泵连接,冷凝水泵出水管一路接往锅炉烟气冷凝器、另一路连接板式换热器二次侧进水管,锅炉烟气冷凝器出水管接往保温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出水管与铸铁散热器连接,铸铁散热器出水管接往保温水箱。板式换热器一次侧和二次侧进水管上均设置电动调节阀,根据采暖热负荷(采暖季)和保温水箱内水温(非采暖季)调节进入板式换热器的排污水量和给水量,多余的排污水通过旁通管直接排入排污降温池。
本实用新型采暖可采用双管并联式系统,即所述铸铁散热器为多个,每个铸铁散热器均通过带阀门一的进水支管与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出水管连接和通过带阀门二的出水支管与铸铁散热器出水管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出水管还通过阀门三接往保温水箱。
所述铸铁散热器出水管上设有通往排水沟的排水支管,排水支管上设有排水阀,用于系统启动及冲洗;所述铸铁散热器出水管上设置Y型过滤器和/或磁性过滤器,保证锅炉水质不因采暖而受到污染。
本实用新型更能充分的利用排污废热,只需设置一台板式换热器就可以满足严寒寒冷地区锅炉房辅助用房的采暖需求,减少了单独设置采暖系统的设备和费用;同时在非采暖季也提高除氧器进水水温,降低蒸汽消耗,锅炉连续排污的废热一年四季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板式换热器排出的污水的温度更低,只需要较少的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减少热污染。
本实用新型废热利用系统,充分利用锅炉连续排污废热,较好地解决了锅炉连续排污热量损失大,排污水温度高、需消耗大量冷却水和锅炉房辅助用房冬季采暖等问题;是一种节能、环保、经济、效率高的新型废热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节能、环保、经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4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