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防撞梁及车身后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8064.2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2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防 车身 后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防撞梁及车身后端,包括:后防撞梁总成、后围板和后纵梁;所述后围板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后纵梁上;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内侧与所述后围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横梁、第一端部封板、第二端部封板;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纵截面呈上下镂空的8字型,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纵截面的外侧与中轴成一定倾斜角度,使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纵截面宽度在外侧由上至下变窄。本实用新型后防撞梁及车身后端,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耐撞性强,在同等防撞要求下实现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防撞梁及车身后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必不缺少的工具。但是,汽车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发生碰撞事故也在日益增加,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已成为车辆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为满足法规要求和消费者需求,汽车后防撞梁已成为各类车型汽车必不可少的配置。
如何在不大幅增加后防撞梁重量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后防撞梁的防撞能力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防撞梁及车身后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在不大幅增加后防撞梁重量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后防撞梁的防撞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防撞梁,包括:后防撞梁总成、后围板和后纵梁;所述后围板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后纵梁上;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内侧与所述后围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横梁、第一端部封板、第二端部封板;所述第一端部封板的第一面与所述后围板的第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封板的第一面与所述后围板的第二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封板的第二面与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第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封板的第二面与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第二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纵截面呈上下镂空的8字型,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纵截面的外侧与中轴成一定倾斜角度,使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纵截面宽度在外侧由上至下变窄。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封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封板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端部封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封板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螺栓孔,第一端部封板的设置于四个角的螺栓孔用于使所述第一端部封板的第一面与所述后围板的第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端部封板的设置于四个角的螺栓孔用于使所述第二端部封板的第一面与所述后围板的第二端的外侧固定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封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封板的中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栓孔,第一端部封板的设置于中间的至少两个螺栓孔用于使所述第一端部封板的第二面与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第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二端部封板的设置于中间的至少两个螺栓孔用于使所述第二端部封板的第二面与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第二端的内侧固定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防撞横梁的第一端的外侧和第二端的外侧分别设有使螺栓通过的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防撞横梁一体成型。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8字型中间部位设有两个焊接区域。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防撞梁左右对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身后端,包括上述任一的防撞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后防撞梁及车身后端,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耐撞性强,在同等防撞要求下实现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防撞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防撞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8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压复合海洋电缆
- 下一篇:一种自动气球零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