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环套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1211.1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凯;杨晓倩;章秀;刘翔;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1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环套扎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环套扎器,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ESD虽然有效,但步骤繁琐、操作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不易在基层医院开展的问题。包括控制座和套设于胃镜头端外的透明帽,所述透明帽外端套设有若干橡皮圈,所述控制座内连接有控制轴,控制轴上卷绕有激发线,拉动激发线时橡皮圈依次从透明帽外脱离,所述控制座一侧的内侧面上设有绕控制轴均匀分布的啮合块,所述控制轴外固定有控制轮,所述控制轮靠近啮合块一侧侧面形状与啮合块相匹配,所述控制座内设有若干用于驱动控制轴往控制轮朝向啮合块方向滑移的弹性件。达到了有效、安全,操作步骤简单、操作时间较ESD技术明显缩短,不易移位,有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环套扎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诊内镜检查的普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发现率逐年增高。由于消化道粘膜下病变大多起源于消化道管壁的粘膜下层及固有肌层,多采用ESD的方式进行内镜下挖除治疗,该治疗方式虽然有效,但步骤繁琐、操作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不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双环套扎器,其能够简化消化道粘膜下较小病变(内经2cm)的治疗步骤,通过局部吸引产生的负压对病变的基底部进行结扎,再通过圈套器在橡皮圈下方进行圈套、电凝、电切,有效切除粘膜下病变,最后通过钛夹或和谐夹夹闭创面,有效、安全,操作步骤简单、操作时间较ESD技术明显缩短,不易移位,有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环套扎器,包括控制座和套设于胃镜头端外的透明帽,所述透明帽外端套设有若干橡皮圈,所述控制座内连接有控制轴,控制轴上卷绕有自由端连接至透明帽中的激发线,拉动激发线时橡皮圈依次从透明帽外脱离,所述控制座一侧的内侧面上设有绕控制轴均匀分布的啮合块,所述控制轴外固定有控制轮,所述控制轮靠近啮合块一侧侧面形状与啮合块相匹配,所述控制座内设有若干用于驱动控制轴往控制轮朝向啮合块方向滑移的弹性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座内连接有与控制轴同轴设置的棘轮、以及控制棘轮往收卷激发线方向单向转动的棘爪,所述控制轮外周面上均匀设有齿形,所述棘轮内周面与控制轮外周齿形相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座内固定有与控制轴相垂直的隔板,弹性件包括套设于控制轴外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隔板与控制轮的侧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轴包括用于卷绕激发线的卷筒,所述卷筒位于隔板远离压缩弹簧一侧,所述卷筒内周为与控制轴同心的正多边形,所述控制轴上设有与卷筒内周相匹配的正多棱柱段。
更进一步地,所述激发线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其外端的若干段控制线,所述控制线从透明帽内伸出后穿设于透明帽与橡皮圈之间,所述控制线上固定有若干抵接于各橡皮圈靠近胃镜一侧侧面的控制珠。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线与激发线之间连接有两S形连接块,两连接块开口相反并叠放在一起,一个连接块上固定有若干插接于另一连接块中的固定针。
更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帽固定在胃镜头端的内周面上设有一圈橡胶垫圈。
更进一步地,透明帽的内径等于1.8cm。
更进一步地,所述橡皮圈设有两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通过啮合块、压缩弹簧与控制轮的设置,在不施外力时,控制轮与啮合块相啮合,控制轴可靠停止;初步施力后,控制轮与啮合块不再啮合,控制轮与棘轮相啮合,配合棘爪使得控制轴只能单向转动;进一步施力后,控制轮脱离棘轮,实现双向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中医院,未经南京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1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OneNET的病房检测与信息反馈系统
- 下一篇:一种鸡肉腌制用入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