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膜置管手术用导引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3564.5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旭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欢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膜 手术 导引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膜置管手术用导引针,包括导向针以及连接帽;所述的导向针包括一体成型的平直段的手柄、弧形的过渡段以及针体;所述的连接帽包括与所述的手柄的尾端连接的圆柱状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的尾端设置有环形凸起。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大大降低了腹膜置管手术中漂管以及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并且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操作效果,为患者带来福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膜置管手术用导引针。
背景技术
腹膜是一层覆盖在腹腔内壁及脏层上的薄膜,腹膜透析是一种利用人体天然腹膜是一层覆盖在腹腔内壁及脏层上的薄膜,腹膜透析是一种利用人体天然的半透膜--腹膜,在体内进行净化的过程。进行腹膜透析前需通过腹膜置管手术将腹膜透析导管置入腹腔内。目前国内的腹膜置管手术采用的是通过手术刀在腹直肌前鞘做纵行小切口,局麻后钝性分离腹直肌或经腹直肌旁到达腹直肌后鞘或腹膜,提起并切开腹直肌后鞘,暴露腹膜并用手术刀环切,而后通过切开孔进行手动方式或套管针辅助方式的腹膜透析导管的置入。
上述传统方式在置管时的腹腔定位方面需依靠医师经验通过腹膜透析导管嵌入的导丝判断调整置管的准确部位至膀胱/子宫直肠窝处,不确定性较多,主观因素较大。置管部位如未到达指定部位,会引起透析不充分、漂管的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如置管部位落于肠道附近,会引起肠蠕动障碍、腹膜炎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可能造成的透析不充分、漂管、置入部位不准确的并发症、医疗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腹膜置管手术用导引针。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腹膜置管手术用导引针,包括导向针以及连接帽;所述的导向针包括一体成型的平直段的手柄、弧形的过渡段以及针体;所述的连接帽包括与所述的手柄的尾端连接的圆柱状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的尾端设置有环形凸起。
所述的圆柱状连接块的直径小于所述的手柄的直径。
所述的环形凸起为等间距设置的4个。
所述的针体头部为三角锥形的针尖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国内首创的可行的临床效果良好的在腹膜置管手术过程中简便的通过导向针尾部设置的连接帽的环形凸起防滑结构能够牢固连接腹膜透析导管,利用针头采用直接刺入的方式,经弧形的过渡段的弯钩结构的合理的生理化角度将腹膜透析导管直接置入膀胱上部,而后经过腹膜透析导管嵌入的导丝只需经过微调即可准确置入至膀胱/子宫直肠窝处,并发症少、防透析不充分及漂管问题;本实用新型材质为医用不锈钢,可经灭菌消毒后重复使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大大降低了腹膜置管手术中漂管以及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并且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操作效果,为患者带来福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腹膜置管手术用导引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腹膜置管手术用导引针临床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腹膜置管手术用导引针临床取出后示意图。
图中:①手柄;②针体;③弧形的过渡段;④连接帽;⑤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旭,未经陈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35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土阻隔镀铝纸
- 下一篇:一种服装加工用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