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湖区人工岛建设的筏型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9340.5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9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方伟;张虎平;杨冠川;黄东海;陈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4 | 分类号: | E02D27/04;E02D27/40;E02B3/12;E02B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湖区 人工岛 建设 基础 结构 | ||
一种用于湖区人工岛建设的筏型基础结构,包括:筏型基础、岛体和岛体坡面防护结构,岛体与筏型基础上部连接,岛体坡面防护结构与岛体连接。其中,筏型基础包括:松木桩、竹芭、轻质材料和坡脚压载。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设计增设筏型基础,实现满足上部堤身筑堤需要的同时,形成水上施工平台,筏型基础的浮力抵消上部岛体的荷载,发挥了地基处理的效果,使施工工序简单,减短施工周期,造价成本低,很好的满足了湖区小型生态景观人工岛的使用要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工程/水运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湖区人工岛建设的筏型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为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目前大多人工湖内布置0.3~0.8万m2的小型、甚至微型人工岛,一方面可提高湖区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可为鸟类、鱼类等动物提供生态栖息地,减少周边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湖区内人工岛建设条件差,大多为软弱地基、水深浅,成岛高程低、面积小、使用要求低等特点。传统的人工岛建设采用先堤基处理,再围堤、回填或吹填方式成岛,造价较高,施工工序复杂,工期较长,很难满足建设要求。因此,根据湖区内人工岛建设的特点,提出一种筏型基础的湖区人工岛建设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湖区人工岛建设的筏型基础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用于湖区人工岛建设的筏型基础结构,包括:筏型基础、岛体和岛体坡面防护结构,所述岛体与筏型基础上部连接,所述岛体坡面防护结构与岛体连接;
其中,所述筏型基础包括:松木桩、竹芭、轻质材料和坡脚压载,所述松木桩与竹芭连接,所述轻质材料与松木桩和竹芭内侧连接,所述坡脚压载与松木桩和竹芭外侧连接。
进一步,所述岛体包括:坡脚棱体填土和植物生长基础,所述坡脚棱体填土与坡脚压载连接,所述植物生长基础与坡脚棱体填土上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岛体坡面防护结构包括:亲水平台、水下护面结构和环岛滨水植物缓冲带,所述水下护面结构与亲水平台下部连接,所述环岛滨水植物缓冲带与亲水平台上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轻质材料为陶粒、泡沫混凝土、喷发型工程泡沫塑料XPS或膨胀型工程泡沫塑料EPS。
进一步,所述竹芭为两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设计增设筏型基础,实现满足上部堤身筑堤需要的同时,形成水上施工平台,筏型基础的浮力抵消上部岛体的荷载,发挥了地基处理的效果,使施工工序简单,减短施工周期,造价成本低,很好的满足了湖区小型生态景观人工岛的使用要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筏型基础的平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岛体坡面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轻质材料的整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轻质材料的三维图。
附图标记:
筏型基础 100、松木桩 110、竹芭 120、轻质材料130和坡脚压载140。
岛体 200、坡脚棱体填土 210和植物生长基础 220。
岛体坡面防护结构 300、亲水平台 310、水下护面结构320和环岛滨水植物缓冲带33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9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元件用过滤滤芯
- 下一篇:一种锂硫电池制备用电解液配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