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元材料生产制备用混合球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9520.3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5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杜家良;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鸿升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B02C17/18;B02C23/02;B02C17/24;B02C1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沃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7 | 代理人: | 于志光;刘正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元 材料 生产 制备 混合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元材料生产制备用混合球磨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与进料斗的底部相通,壳体底部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支撑柱与底座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壳体的一端与连接杆的中部穿插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与分布的搅拌杆,壳体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一侧的底部与出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同时具备混合和研磨的功能,缩短了生产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由壳体和多个搅拌杆构成的搅拌机构,使得材料的混合搅拌更加均匀和充分;通过设置研磨桶,使得研磨粉碎后的材料可以更加方便的收集和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球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三元材料生产制备用混合球磨设备,属于工业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元材料是指由三种化学成分或组分(组成的材料整体,包括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矿物提取、金属冶炼、材料加工、新型能源等行业。三元材料主要有镍钴铝酸锂和镍钴锰酸锂两种,其中NCA是目前商业化正极材料中比容量最高的材料。三元材料若在生产过程中混合不均匀,便会影响烧结过程中锂、添加剂的均匀性,直接影响三元材料的结晶程度和残碱量,最终体现在电性能上,现有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混合不均匀,球磨对材料的研磨也并不充分,同时加工完成后的材料也不易从设备中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元材料生产制备用混合球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混合和研磨不充分,且加工完成后的材料不易从设备中取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元材料生产制备用混合球磨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与进料斗的底部相通,所述壳体底部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支撑柱与底座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与连接杆的中部穿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与分布的搅拌杆,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一侧的底部与出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板另一端顶部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与承载板底部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板与底板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底部的中部通过第二支撑板与底板顶部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顶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与底板顶部中心的另一侧接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主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顶部的另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承重盘,所述承重盘的中部与第二传动杆的中部穿插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从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与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研磨球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部的另一侧与垫板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垫板的顶部与研磨桶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研磨球底部与研磨桶的内部对应设置,所述搅拌电机和驱动电机均通过外接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桶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弧度,且所述研磨桶内壁底部的弧度与研磨球底部的弧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球的表面开设有螺旋向上的沟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弧度,所述搅拌杆的顶部设置为半圆形,且所述搅拌杆的半圆弧度与壳体的内壁度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元材料生产制备用混合球磨设备,同时具备混合和研磨的功能,缩短了生产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由壳体和多个搅拌杆构成的搅拌机构,使得材料的混合搅拌更加均匀和充分;通过设置研磨桶,使得研磨粉碎后的材料可以更加方便的收集和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鸿升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鸿升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9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替吸附的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模块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