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抽滤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9897.9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3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君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85 | 分类号: | B01D29/0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抽滤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抽滤瓶,包括外层瓶体、内层瓶体、外抽气孔颈、内抽气孔颈、过滤装置连接口;双层抽滤瓶上端为过滤装置连接口,外层瓶体上部包含外抽气孔颈,内层瓶体上部包含内抽气孔颈,双层抽滤瓶内部空间分为内心部分和夹层部分,内层瓶体内部为内心部分,内心部分与过滤装置连接口相通,内层瓶体和外层瓶体以及过滤装置连接口壁形成夹层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抽滤瓶,有效避免了滤液由于孔颈口较强的的负压流入真空装置,造成真空装置损害和滤液的损失,滤液不接触孔颈口不造成产品交叉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抽滤瓶,结构简便,成本低,易于制作,有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抽滤瓶。
背景技术
抽滤瓶又称溶液过滤器,是化学化合物的实验室合成、放大车间生产中的常用装置。使用时通过瓶体的孔颈连接抽真空装置,实现瓶体内负压,使抽滤瓶上方的过滤装置中液体流入抽滤瓶,固体留在过滤装置中,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抽滤瓶在与抽真空装置连接使用过程中,孔颈口在抽真空装置的强力抽真空负压作用下,经常使在抽滤过程中的滤液从孔颈流入真空装置,造成真空装置的损坏,也使抽滤滤液液体产品损失,降低产品抽滤后处理时的回收率。并且,抽滤瓶属于常用共用后处理仪器,在用于不同的产品后处理抽滤时,如果清洗不彻底,在孔颈口残留不同的化学产品,在进行抽滤时,滤液接触孔颈口造成滤液的污染,导致产品纯度降低,甚至造成产品的参杂变质损坏,以至于实验室合成化学产品后处理失败需重新合成的严重后果,增加额外的研发实验成本。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双层抽滤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抽滤瓶在使用过程中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抽滤瓶在使用时,存在滤液流入真空装置,造成真空装置损害和滤液的损失,滤液接触孔颈口造成产品的污染的,导致产品后处理失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抽滤瓶,包括外层瓶体、内层瓶体、外抽气孔颈、内抽气孔颈、过滤装置连接口;所述双层抽滤瓶上端为过滤装置连接口,外层瓶体上部包含外抽气孔颈,内层瓶体上部包含内抽气孔颈;所述双层抽滤瓶内部空间分为内心部分和夹层部分,内层瓶体内部为内心部分,内心部分与过滤装置连接口相通,内层瓶体和外层瓶体以及过滤装置连接口壁形成夹层部分;其中,所述内抽气孔颈为4~8个,相对于双层抽滤瓶竖直轴对称分布。
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真空水泵和过滤装置后,内心部分与夹层部分通过内抽气孔颈进行气体的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内抽气孔颈相对瓶底的高度高于外抽气孔颈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过滤装置连接口为标准内磨口;
在本发明较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过滤装置连接口为24#标准内磨口;
在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过滤装置连接口为19#标准内磨口;
采用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层抽滤瓶,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抽滤瓶,抽真空装置连接外抽气孔颈,抽滤的化学产品液体流入内心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夹层部分充满负压,内心部分与夹层部分通过对称分布的内抽气孔颈使内心部分的负压在水平方向上均匀产生负压,过滤装置连接口处的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滤液流下时,不偏向任何一个内抽气孔颈,不接触内抽气孔颈,流入双层抽滤瓶的内心部分。有效避免了滤液由于孔颈口较强的的负压流入真空装置,造成真空装置损害和滤液的损失,滤液不接触孔颈口不造成产品交叉污染,避免产品抽滤后处理失败的问题。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抽滤瓶,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抽真空装置故障导致双层抽滤瓶倒吸时,从抽真空装置中回流的液体流入双层抽滤瓶的夹层部分,不与内心部分的抽滤的化学产品液体混合,有效避免了抽滤瓶中的液体由于倒吸污染导致的抽滤过程中实验产品参入杂质,避免了实验室合成化学产品后处理意外失败的严重后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98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