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0328.6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4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史鹏涛;芦文婷;桓源;南郡;徐家悦;张亦弛;沈舒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B63C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救生 装置 | ||
一种水面救生装置,包括支架,位于支架两侧设置有浮力棒,支架中部设置有控制盒,控制盒上连接有摄像头,位于支架前端浮力棒之间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环形可开合装置,所述的开合装置通过电机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救援方式,采用此装置实现了救援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节省了救援落水者的黄金救援时间,并提高了落水者的救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面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国土辽阔,水域面积大。但由于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溺水事故频发,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虽然现在救援设备很多,但都是较为传统的救援装置,如救生圈,救生筏等,这些装置都需要救生人员接近被困人员后才能发挥作用。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面救生装置,实现了远程对落水人员的救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面救生装置,改变了传统救援方式,采用此装置实现了救援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节省了救援落水者的黄金救援时间,并提高了落水者的救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面救生装置,包括支架1,位于支架1两侧设置有浮力棒2,支架1中部设置有控制盒5,控制盒5上连接有摄像头6,位于支架1前端浮力棒2之间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设置有环形可开合装置,所述的开合装置通过电机8提供动力。
所述的摄像头6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盒5,控制盒5的输出端连接电机8。
所述的开合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板7两侧设有滚轮14与齿轮轴15,齿轮轴15上部设有齿轮A10,电机8包括电机轴,齿轮A10与电机轴上的齿轮B16啮合,位于滚轮14和齿轮轴15中间设有内U型环9和外U型环12,内U型环9外侧和外U型环12内侧设有齿,与齿轮轴15啮合,内U型环9和外U型环12打开时形成环形结构。
所述的内U型环9和外U型环12通过固定板7中间与滚轮14和齿轮轴15固定。
所述的浮力棒2刚性固定在支架1两端。
所述的控制盒5侧面设有固定环11,所述的固定环11上连接有牵引绳。
所述的固定板7与支架1刚性连接。
所述的推进器3通过连接架4与支架1和浮力棒2连接。
所述的电机8通过固定座13与固定板7连接。
所述的控制盒5的型号STM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救援方式,采用此装置实现了救援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节省了救援落水者的黄金救援时间,并提高了落水者的救援效率。
通过内U型环9和外U型环12的的配合能够形成无需救生人员接近被困人员即可实行施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固定板和U型环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0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