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1514.1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9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井国;姜克栋;安有攀;柳辉;祝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B01D21/02;E21F16/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邢月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洞 反向 排水 结构 | ||
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包括贫水隧洞和设置在所述贫水隧洞一侧的排水沟,还包括沉淀池、供水系统和清水箱,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的供水泵,所述沉淀池为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一级沉淀池通过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排水沟,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所述供水系统连接所述清水箱。本实用新型减少施工工序及投入,增加施工效率,做到了节能减排,做好了环境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日常交通的需求,隧洞建设也在急剧增多。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排水,来源主要有隧洞基岩裂隙水及钻机和喷浆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为保证隧洞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必须对施工废水向隧洞外引排;目前,在隧洞施工时,会在隧洞内设置左侧水沟、右侧水沟和中心地下集水井来满足施工废水引排需求。
但是对于贫水(地下水贫水区)隧洞,其裂隙水极少,还需要引水进洞满足施工设备供水,同时还需设置左侧水沟、右侧水沟和中心地下集水井来进行废水引排,其施工工序复杂、投入成本大、施工效率低,大量的施工废水引排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在工期短,任务重,施工预算低的情况下难以保证隧道施工条件。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如何制作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施工工序及投入,增加施工效率,做到了节能减排,做好了环境保护。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包括贫水隧洞和设置在所述贫水隧洞一侧的排水沟,还包括沉淀池、供水系统和清水箱,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的供水泵,所述沉淀池为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一级沉淀池通过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排水沟,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所述供水系统连接所述清水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抽水系统,所述抽水系统包括排水管和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上的排水泵,所述抽水系统用于将多余净水抽至洞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一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和所述三级沉淀池的中隔墙为浆砌片石砌筑,所述中隔墙厚30cm,所述中隔墙上设置有过水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过水孔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活动插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外表面设置有橡胶止水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一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和所述三级沉淀池内壁上设置有M10砂浆抹面封闭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反向排水替代现有的施工废水引排方法,其有益效果是:
1、减少了部分排水沟的开挖工序,采用钻孔爆破的方式开挖沉淀池,方便快捷,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人工投入。
2、不需要从洞外供水,积存隧洞基岩裂隙水及施工废水沉淀后供施工设备使用,满足了施工设备用水,其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节能减排施工。
3、洞内多余废水经过沉淀净化后排出洞外,避免了环境污染;沉淀池内淤积物运出贫水隧洞后集中处理,也能起到了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1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清淤装置
- 下一篇: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