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持SIM功能的学生卡的翻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1999.4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6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尼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16 | 分类号: | H04B1/3816;H04W88/02 |
代理公司: | 31334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乡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盖 学生卡 下壳 本实用新型 翻盖结构 标准电话 铰接连接 插卡口 插卡 卡口 打电话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持SIM功能的学生卡的翻盖结构,包括下壳(1)、翻盖(2),所述下壳(1)内设置有学生卡本体,所述翻盖内设置有安装SIM卡的SIM卡座(222),所述下壳(1)与翻盖(2)的一端通过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翻盖技术将SIM功能内置于翻盖内与学生卡本体分离,使翻盖结构的厚度适应于标准电话机插卡口,解决了学生卡插卡打电话时对于标准插卡口的适应性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多功能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持SIM功能的学生卡的翻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卡通常包括单频卡、双频卡、三频卡、支持SIM功能的双频卡(或三频卡)。单频卡通常为厚度小于1mm频点为13.56MHz的无源Mifare1卡;双频卡通常为厚度为5mm的厚度13.56MHz的无源Mifare1技术和2.45GHz的有源RFID技术组成的卡;三频卡通常为厚度为5mm的无源Mifare1技术、2.45GHz的有源RFID技术和其他频点的辅助RFID技术组成的学生卡;支持SIM功能的双频卡(或三频卡)就是在双频卡(或者三频卡)的基础上增加SIM卡打电话功能。目前支持SIM功能的双频卡(或三频卡)的现有技术中存在把SIM卡座内置于双频卡(或三频卡)内部,然后通过PCB板把卡座触点引出到卡的表面,卡的表面开窗增PCB沉金触点作为中转通讯接口。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是:首先,这种支持SIM功能的学生卡由于厚度和PCB沉金触点的位置都是非标的,在打电话时,需要使用学生卡供应商的专用电话机或者指定配套电话机,才能保证这种卡有效插入专用(或者配套)电话机进行打电话,容易造成学生卡和话机设备的捆绑式销售,不利于校讯通行业健康发展;其次,这种专用(配套)话机的插卡口属于非标设备,需要对插卡口的塑料部件和内部的铜质弹片进行开模生产,非标专用(配套)电话机难以上量,开模成本难以稀释造成电话机成本较高,无法大批量销售造成产品没有迭代完善的动力和回流资金支持,经常发生成学生卡打完电话卡卡在非标插卡口里拔不出的问题、接触不好的问题、烧芯片的问题等;再者,这种支持SIM功能的学生卡由于要露出PCB沉金触点,往往造成学生卡在控制成本生产时难以找到好的密封方法,经常造成学生卡进水,从而使学生卡甚至丧失一卡通功能和远距离考勤功能等情况。
公开号为CN 20338623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校卡,包括:卡本体和设置于卡本体的mifare卡,卡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与其结合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源电子标签、SIM卡座和安装于SIM卡座的SIM卡,第一本体呈带有腔室的壳体状,第二本体呈可印刷师生信息的平板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本体密封第一本体的腔室而形成容置腔。通过在卡本体设置有源电子标签、SIM卡和mifare卡,可以实现远、近距离打卡、校园信息化管理、与通讯终端配合实现语音通讯等功能;通过部分采用平板状的卡本体,可以直接印刷师生的信息,既方便了生产,而且直接印刷信息的方式相对于传统覆膜的方式也更为牢固。但是这种多功能校卡的厚度在4-8mm,与现有插卡电话机不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持SIM功能的学生卡的翻盖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持SIM功能的学生卡的翻盖结构,包括下壳、翻盖,所述下壳内设置有学生卡本体,所述翻盖内设置有安装SIM卡的SIM卡座,所述下壳与翻盖的一端通过铰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学生卡本体包括mifare卡、有源RFID。
优选地,所述下壳还包括上盖、下盖以及内置磁铁,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磁铁固定位置,所述内置磁铁安装在磁铁固定位置上,所述上盖、下盖连接后共同限定了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内置磁铁、学生卡本体均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尼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尼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1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运输用远程高频对讲机
- 下一篇:车载信号收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