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厨房餐余垃圾的分类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3957.4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2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邓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喜爱轩酒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厨房 垃圾 分类 收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厨房餐余垃圾的分类收纳装置,包括第一桶体、固定螺栓和排水管;所述第一桶体为矩形无底桶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桶体内部焊接有一块隔板;所述第一桶体外壁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接座。因第一桶体、隔板和第二桶体的设置,第一,当将排水孔B和排水孔A相互对正时,可将垃圾混合物中的废液进行排除,当转动第二桶体,使排水孔B和排水孔A不能够连通时,此时第二桶体可对隔板上的排水孔A进行遮挡,可防止废液收集桶内废液散发出的气体通过排水孔A向外扩散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与现有装置相对比,本装置结构更为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且能够垃圾废液进行隔离,最大程度上的保持了室内空气的纯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收纳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厨房餐余垃圾的分类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随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空间中垃圾收纳的效率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家居的垃圾桶多数放于厨房,以便放置厨余。有些家庭会在主要房间都各置一个。有些游乐场的垃圾桶会特别设计成可爱的人物。
如申请号:CN201520798403.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垃圾收纳装置和垃圾桶。该垃圾收纳装置包括:桶体,桶体的桶壁上形成有开口;用于固定垃圾袋的固定部,与桶体的桶壁连接,且位于开口处。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无需对垃圾袋边缘进行收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内桶上设计一个收纳环以致增加了装配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使垃圾袋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和环保,提升了用户体验。
类似上述申请的垃圾收纳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个是,环保意识较差,现有的垃圾收纳装置,不能够很好的将垃圾中的废水进行分离,容易当开启垃圾桶进行倾倒垃圾时垃圾废水产生的废气容易扩散到房间内,导致污染房间内的空气环境;再者是,结构不够合理,现有的垃圾收纳装置多为双层结构,但是在倾倒垃圾时,垃圾中的废水容易进入到双层桶的间隙,导致桶壁的污染和清理的繁杂。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厨房餐余垃圾的分类收纳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厨房餐余垃圾的分类收纳装置,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环保意识较差,现有的垃圾收纳装置,不能够很好的将垃圾中的废水进行分离,容易当开启垃圾桶进行倾倒垃圾时垃圾废水产生的废气容易扩散到房间内,导致污染房间内的空气环境;再者是,结构不够合理,现有的垃圾收纳装置多为双层结构,但是在倾倒垃圾时,垃圾中的废水容易进入到双层桶的间隙,导致桶壁的污染和清理的繁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用于一种基于厨房餐余垃圾的分类收纳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厨房餐余垃圾的分类收纳装置,包括第一桶体、隔板、排水孔A、第二桶体、排水孔B、转动连接座、盖板、液体收集桶、锥形槽、固定螺栓和排水管;所述第一桶体为矩形无底桶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桶体内部焊接有一块隔板;所述隔板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六组每组四个排水孔A;所述第一桶体内壁位于隔板上方位置套接有一个第二桶体;所述第一桶体外壁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接座,且所述转动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一个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桶体内壁底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六组每组四个排水孔B,且所述排水孔B和排水孔A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排水孔B处均设置一个小型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桶体顶部为包围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桶体内壁位于隔板下方位置套接有一个液体收集桶,且所述第一桶体外壁呈环形阵列状螺纹连接有四根固定螺栓,并且四根所述固定螺栓均与液体收集桶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喜爱轩酒楼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喜爱轩酒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3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