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6278.2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3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田秘;吴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吉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海恬;李德魁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加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属于家庭电器技术领域。该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包括底壁、侧壁和第一温度探测组件;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包括感温探头、绝缘体,感温探头通过绝缘体的固定与底壁外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温探头两端分别设有经绝缘体隔离的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底座包括:加热器件,控制主板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包括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匹配位置的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与控制主板连接,加热器件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该液体加热器既可实现精准的温度探测,又可清洗壶身,具有使用方便、温度探测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液体加热器,通常使用探温元件感知待加热液体的温度,反馈至控制系统,从而控制加热器件的开启或功率大小,以达到控制液体加热过程的目的。
常规液体加热器包括一体式和可分离式等,其中,一体式液体加热器为将壶身和加热器件固定组装,使用时作为一个整体使用。此类液体加热器可将探温元件直接设置于壶体内部,直接探测液体温度,具有探温准确的效果。但由于电路系统的存在,此类液体加热器需要避免进水,无法进行整体清洗。
可分离式液体加热器的壶身和加热盘分离,加热元件和电路系统等设置在加热盘(底座)内,加热时将壶身置于加热盘上,完成加热后取下壶身使用。为了实现壶身可清洗的目的,此类液体加热器通常将探温元件设置在加热盘上,感温部直接与壶身底部接触,通过壶身外壁传导实现探温作用。但是,由于日常使用中,壶底外部可能沾染污迹,或探头表面附有灰尘等,会导致探温不准甚至失灵,轻则导致温控效果不佳,重则可能导致干扰或酿成事故。
同时,还可选用无线信号传导的探温元件安装于壶身,实现精准测温的目的,但是,此类设计中,感温探头内置于壶身内的两极仍需与电路板相连后,才可通过无线信号传导至底座的主板,因此同样无法克服壶身无法水洗的缺陷。并且,此类探温元件成本高,电路系统结构设计难度增加、易受外部干扰等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采用该液体加热器,既可实现精准的温度探测,又可清洗壶身,具有使用方便、温度探测精度高的优点。
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
壶体,包括底壁、侧壁和第一温度探测组件,所述底壁和侧壁围设形成容纳待加热液体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包括感温探头、绝缘体、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感温探头通过所述绝缘体的固定,与所述底壁外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感温探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经所述绝缘体隔离,且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在所述壶体底部设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底座,包括加热器件,控制主板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组件包括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匹配的位置,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和第二信号输入装置均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加热器件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
本发明人在前期研发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尝试设计可精准测温又可清洗壶身的液体加热器,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或成本高的问题,实操性较低。
随后经过长期的摸索后发现,可将加热系统中的弱电系统(信号传导)和强电系统(电量供给)分开设计,将强电系统和控制主板部分设置于底座内,将弱电系统中的感温探头部分与壶体贴合,达到精准测温的效果,并采用接触式传导的方式,将感温探头的检测信号由可接触/分离的第一温度探测组件和第二温度探测组件传导至控制主板,成功解决了此类液体加热器壶身整体无法清洗或无线传输成本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吉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吉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6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