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梁支架开口及横梁变形的检验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6941.9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魏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绵阳好圣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G01B5/00 |
代理公司: | 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2102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块 横梁 检验 开口 滑动块 检验块 本实用新型 检验工具 变形的 活动杆 检验槽 梁支架 单梁 顶杆 支架 底座 开口尺寸检测 器具技术领域 变形检测 底座连接 滑动配合 依次连接 增加生产 光杆 出厂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梁支架开口及横梁变形的检验工具,属于检验器具技术领域。一种单梁支架开口及横梁变形的检验工具,包括:底座、定位块以及活动杆;底座上设有两条开口检验槽;定位块与底座连接,并且定位块位于两条开口检验槽之间,定位块上设有检验块;活动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杆、滑动块以及光杆;滑动块与检验块滑动配合,滑动块与顶杆之间设有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位于检验块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检具在检验单梁支架开口尺寸的同时,还可以检验单梁支架的横梁变形,消除了产品的质量风险,并且开口尺寸检测和横梁变形检测在同一检验步骤中,不需要另行增加检验人员,不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出厂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梁支架开口及横梁变形的检验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单梁支架进行检验时,仅对单梁支架的开口尺寸进行检验,即只能对单梁支架横向变形进行检验。但是单梁支架的横梁,即单梁支架的纵向也可能产生变形,存在质量风险。目前,没有对单梁支架的横梁进行检验,若单独增加横梁的检验工装,需要增加检验程序,增加检验人员,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延长了产品的出厂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梁支架开口及横梁变形的检验工具,以解决现有单梁支架没有对横梁变形进行检验,存在质量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梁支架开口及横梁变形的检验工具,包括:底座、定位块以及活动杆;底座上设有两条开口检验槽;定位块与底座连接,并且定位块位于两条开口检验槽之间,定位块上设有检验块;活动杆的延伸方向与开口检验槽的延伸方向一致,活动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杆、滑动块以及光杆;滑动块与检验块滑动配合,滑动块与顶杆之间设有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位于检验块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在常规检验单梁支架开口尺寸的检具上,增加了定位块和活动杆,使得检具在检验单梁支架开口尺寸的同时,还可以检验单梁支架的横梁变形,消除了产品的质量风险,并且开口尺寸检测和横梁变形检测在同一检验步骤中,不需要另行增加检验工序和检验人员,不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出厂周期。
底座上设置的两条开口检验槽用于检验单梁支架的开口尺寸,将单梁支架的两侧分别放入两条开口检验槽中,若能正常放入,则开口尺寸合格。活动杆通过滑动块在检验块内进行滑动,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是根据单梁支架横梁的两个极限尺寸而定,在检验时,通过滑动活动块,横梁与顶杆的端面接触,通过对比检验块的端面(基准面)与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的位置关系来确定横梁是否变形,具体确认方式为,若检验块的端面(基准面)在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之间,即可判定为合格。
进一步地,上述定位块上还设有限位块;光杆贯穿限位块。
进一步地,上述光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块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可以使顶杆与横梁自动接触,减少人为滑动活动杆产生的误差或失误。在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时,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均位于检验块的外侧。当需要检验时,人为滑动活动杆,使弹簧压缩,当单梁支架放置完成后,松开活动杆,顶杆在弹簧的作用下与横梁接触,此时观察检验块的端面(基准面)与第一检验面和第二检验面的位置关系即可确定横梁是否变形。
进一步地,上述活动杆还包括螺纹杆,螺纹杆与光杆连接,螺纹杆上设有限位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螺母可以对活动杆进行限位,避免活动杆从顶杆一端脱落。
进一步地,上述定位块分别通过沉头螺钉与检验块和限位块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定位块与检验块和限位块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块与检验块和限位块一体成型后,可以避免由于装配使检验块的端面(基准面)产生误差,影响后续的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绵阳好圣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绵阳好圣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6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