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1400.5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9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龚俊辉;曹家磊;王京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8 | 分类号: | G01N2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杨陈庆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馈 变热 流下 聚合物 着火 实验 装置 | ||
1.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加热部件、电机传动装置、纵向支架和控制箱,电机传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下部,在底座上部一侧设置有纵向支架,在纵向支架旁设有垂直于底座的挡板转杆和电火花转杆;所述挡板转杆和电火花转杆均与底座通过旋转轴相连,能在底座上自由旋转;
电机传动装置包括电机及其机械组件;挡板转杆旋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带动挡板转杆旋转轴旋转,从而使得挡板转杆转动;
在挡板转杆的上部设有垂直于挡板转杆的圆形挡板,所述挡板能跟随挡板转杆一起转动;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加热锥、加热锥外壳和电火花点火器;
在电火花转杆的上部活动设置垂直于电火花转杆的电火花点火器,所述电火花点火器能跟随电火花转杆一起转动;电火花点火器位于挡板下方;
在纵向支架上高于挡板的位置设有加热锥外壳,所述加热锥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圆形开口;加热锥外壳的内表面具有耐高温电绝缘陶瓷纤维涂层;所述加热锥外壳为圆锥形,在加热锥外壳中设有加热锥,所述加热锥采用加热电阻,所述加热电阻由单根电阻螺旋绕制成锥形;所述加热锥采用固定支架固定在加热锥外壳中;
在加热锥中部固定安装两根第一热电偶以测定加热锥实时温度,第一热电偶通过开在加热锥外壳两侧的穿孔连接至控制箱;
控制箱由温控器、挡板开关、电火花点火器开关和加热开关组成;所述第一热电偶与温控器相连,将加热锥的温度信号传送给温控器,作为控制信号,温控器根据加热锥的实时温度及设定热流所对应的辐射源温度来调节控制加热锥功率;加热锥输入电源开关即加热开关设置在控制箱上,输入功率由温控器控制;电机传动装置与控制箱相连,由控制箱供电和控制;控制箱上的挡板开关通过控制电机传动装置的启动和停止;电火花点火器与控制箱以及控制箱上的电火花点火器开关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锥中的加热电阻盘绕成5层,最上层的圆周外径为60mm,最下层的圆周外径为150mm,所述加热锥外壳的上、下开口直径相应的分别为60mm和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长度为4mm,直径为20mm,固定支架采用耐高温电绝缘材料,固定支架与加热锥的连接处、固定支架与加热锥外壳的内表面连接处均采用绝缘焊接方式连接,以保证加热锥的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锥与加热锥外壳之间距离为5mm,在加热锥和加热锥外壳之间填充4mm厚石棉纤维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火花点火器通过卡夹卡装在电火花转杆上,当不需要电火花点火器时,随时可以取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上层和下层;上层为直径160mm厚度5mm的圆形石棉纤维层;下层为直径160mm、厚度3mm的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具有样件支架、样件盒和样件,样件支架为具有上、下平面的高度可调的支架;所述样件盒为上表面设有凹槽的长方体盒子;所述样件为尺寸与凹槽内壁的尺寸相同;在测试时,样件放置在样件盒的凹槽内,样件四周紧贴凹槽内壁,样件的上表面与样件盒的上表面相平齐,使得样件只有上表面暴露;
在样件和样件盒的中下部均开有对齐的第二热电偶孔,以便放置第二热电偶,第二热电偶穿过样件盒背面并放入样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件支架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支撑杆,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支撑杆相连,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反馈时变热流下聚合物热解着火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正方形或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14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