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线再生SCR催化剂的脱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2367.8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5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魏进超;叶恒棣;康建刚;刘昌齐;徐忠;彭杰;梁利生;蒋林海;易陆杰;牛长胜;鲁健;罗远军;朱彤;谢云江;华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90;B01D5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再生 scr 催化剂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线再生SCR催化剂的脱硝系统,采用将单塔规模的装置设计为多个SCR脱硝单元塔的结构,利用热风炉产生的热介质对其中一部分塔体内的SCR催化剂热再生,同时剩余的其他SCR脱硝单元塔对在待脱硝气体可实现与现有技术同等脱硝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既不停机又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了SCR催化剂的热再生和含污染物烟气的脱硝处理的同步进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余热利用效率,变废为宝,减少投资和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硝装置,该具体涉及一种在线再生SCR催化剂的脱硝系统,属于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法)是当前非电领域环保改造最有前景的环保新技术,目前已在焦化、烧结球团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但同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低温下SCR催化剂易中毒,催化剂再生温度在350~450℃范围内。通常,低温SCR系统对烟气的补热设计值偏低,另外,为控制投资成本,低温SCR通常不设置GGH。这就导致失活的SCR催化剂难以在系统内在线再生,而需要系统经常性停机取出催化剂进行离线活化再生或催化剂的更换,停机成本高、催化剂再生操作复杂、费用高。
目前,钢铁烧结超低排放改造常见的工艺有活性炭法脱硫+低温SCR脱硝组合工艺,活性炭法脱硫过程中活性炭吸附饱和后一般在400℃左右进行再生,再生热源为焦炉煤气或高炉煤气在热风炉内燃烧提供,洁净的热风炉尾气随处理后的烧结烟气排至烟囱。热风炉尾气在400℃左右,直接排空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在现有技术中,一般SCR装置通常为单塔布置,当催化剂需要再生时,系统需停机,整体取出催化剂进行离线再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线再生SCR催化剂的脱硝系统,将单塔规模的装置设计为多个SCR脱硝单元塔的结构,保证当其中一部分塔体内的SCR催化剂热再生时,剩余的其他SCR脱硝单元塔可以实现与现有技术同等脱硝效果,在既不停机又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同步进行SCR催化剂的热再生和含污染物烟气的脱硝处理,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在线再生SCR催化剂的脱硝系统。
一种在线再生SCR催化剂的脱硝系统,该系统包括:热风炉和n个SCR脱硝单元塔。每一个SCR脱硝单元塔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净烟气出口、热介质进气口、热再生烟气出口。待脱硝气体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输送至每一个SCR脱硝单元塔的烟气进气口。热风炉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输送管道分别独立连接至n个SCR脱硝单元塔的热介质进气口。SCR脱硝单元塔对第一输送管道输送的待脱硝气体进行脱硝处理。第二输送管道输送的热介质用于SCR脱硝单元塔内SCR催化剂的热再生,n≥2。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活性炭脱硫塔。活性炭脱硫塔气体出口排出的气体为脱硫烟气,即待脱硝气体。活性炭脱硫塔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连接至SCR脱硝单元塔的烟气进气口。每一个SCR脱硝单元塔的热再生烟气出口通过第三输送管道连接至活性炭脱硫塔的进气口。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活性炭解析塔。活性炭脱硫塔的活性炭排料口通过活性炭输送装置与活性炭解析塔的活性炭进料口连接。活性炭解析塔的活性炭排料口通过活性炭输送装置与活性炭脱硫塔的活性炭进料口连接。
作为优选,烟气进气口处设有烟气进气阀。净烟气出口设有净烟气排气阀。热介质进气口处设有热介质进气阀。热再生烟气出口处设有热再生烟气排气阀。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空气管道。空气管道的末端连接至第二输送管道。
作为优选,第二输送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一流量检测装置、第一流量控制阀。
作为优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一流量检测装置、第一流量控制阀均设置在空气管道连接第二输送管道位置的上游。第一流量控制阀设置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一流量检测装置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23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